出自宋代衛(wèi)博《次吳國器韻》:
平生不作稻粱謀,身世江湖一舸浮。
顧我方論天下事,喜君還向古人求。
涂窮解識知津意,歲晚應(yīng)甘短褐憂。
便欲盡攜書策賣,東家還許問鄰不。
注釋參考
解識
(1).猶解釋。 宋 本《<顏氏家訓(xùn)>序》:“余曰:‘凡字以詮義,字猶未識,義安能見?旋云小小,頗亦怱怱?!娔酥x余,令為解識。余遂作音義以曉之?!?/p>
(2).知曉;熟悉。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舉筯,沙魚線甚俊。 呂丞相 喜問:‘君解識此物耶?’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夜游虎丘劍池》詩:“轆轤夜半語空中,無人解識興亡意?!?陳少白 《興中會革命史別錄》:“予操普通語相與周旋,謂居 中國 久,言語風(fēng)習(xí),解識不少,近則經(jīng)商于 香港 也?!?/p>
知津
認(rèn)識渡口。猶言識途?!墩撜Z·微子》:“ 長沮 、 桀溺 耦而耕。 孔子 過之,使 子路 問津焉。 長沮 曰:‘夫執(zhí)輿者為誰?’ 子路 曰:‘為 孔丘 ?!唬骸?魯 孔丘 與?’曰:‘是也。’曰:‘是知津矣!’” 唐 許敬宗 《安德山池宴集》詩:“獨嘆 高陽 晚,歸路不知津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