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嵲《感事二首》:
西山一丸藥,終當持遺親。
奈何嗜利者,藉口托愛君。
太真絕袖去,中興為名臣。
功業(yè)竟誰歸,老嫗終苦辛。
大恩竟不報,初無烏鵲仁。
注釋參考
奈何
奈何 (nàihé) 怎么辦 how 無可奈何 如何 how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 為之奈何?!妒酚洝ろ椨鸨炯o》 且為之奈何。 奈何取之盡錙銖。(錙銖(zīzhū ),古代重量單位,一銖等于二十四分之一兩,六銖為一錙,喻微小。)—— 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 奈何飲于酒肆?!巍?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 懲治;對付 do sth.to a person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嗜利
貪求私利;貪圖錢財。 明 方孝孺 《送李宗魯序》:“如以得為喜,則將以失為憂,此好名嗜利者之為,非無固必之道也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義清方檔案·御史王寶田奏折附片》:“該尚書嗜利忘義,人言嘖嘖?!?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二編第二章第四節(jié):“《漢書·地理志》敘述 洛陽 一帶民俗說: 周 人巧詐嗜利,重錢財不重道德?!?/p>
藉口
(1).借別人的話作為依據?!蹲髠鳌こ晒辍罚骸叭羝堄幸越蹇诙鴱挽豆丫?,君之惠也?!?杜預 注:“藉,薦;復,白也。” 孔穎達 疏:“言無物則空口以為報,少有所得則與口為藉,故曰藉口?!?/p>
(2).多作托辭或假托的理由。 宋 陳善 《捫虱新話》卷二:“ 唐 史稱 房 杜 不言功,予謂此乃庸人鄙夫持祿固位者得以藉口也?!?清 李漁 《玉搔頭·聞警》:“他假公藉口為除奸橫,其實要自逞強兇?!?/p>
(3).謂充饑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·蔓菁》:“乾而蒸食,既甜且美,自可藉口,何必饑饉。”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神宗元豐四年》:“我軍出界近二旬,所獲才三十餘級,何以復命!且食盡矣,請襲取 宥州 ,聊以藉口?!?/p>
張嵲名句,感事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