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十二時(shí)中,是誰(shuí)隨波逐浪
出自宋代黃庭堅(jiān)《為茭橋居士作念念即佛頌》:
諸介心內(nèi),眾生心心作佛。
眾生心中,諸佛念念證真。
君言諸佛無(wú)相,山鬼窟里安葬。
即今十二時(shí)中,是誰(shuí)隨波逐浪。
注釋參考
即今
今天;現(xiàn)在。 唐 高適 《送桂陽(yáng)孝廉》詩(shī):“即今江海一歸客,他日云霄萬(wàn)里人?!?宋 陸游 《連日有雪意戲書(shū)》詩(shī):“壯歲羈游半九州,即今憔悴老菟裘?!薄毒劳ㄑ浴ざ攀锱涟賹毾洹罚骸笆乱讶绱耍狭裟悴蛔×?,只是你要去時(shí),即今就去?!?/p>
十二時(shí)
(1).古時(shí)分一晝夜為十二時(shí),以干支為記?!蹲髠鳌ふ压迥辍?杜預(yù) 注有夜半、雞鳴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時(shí)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映、晡時(shí)、日入、黃昏、人定等名目,雖不立十二支之目,但已分十二時(shí)。至以十二支記時(shí),《南齊書(shū)·天文志》始有之。參閱 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一日十二時(shí)始于漢》、 楊伯峻 《春秋左傳注·昭公五年》“十時(shí)”注。
(2).猶言一晝夜,全天。 唐 王維 《送楊長(zhǎng)史赴果州》詩(shī):“鳥(niǎo)道一千里,猿啼十二時(shí)?!薄端问贰じ疬泜鳌罚骸笆r(shí)中,莫欺自己。”
(3).詞牌名。亦稱“ 十二時(shí)慢 ”。 宋 鼓吹四曲之一,雙調(diào)或三段,有平韻、仄韻兩調(diào),四體。又為《憶少年》的別名,雙調(diào)四六或四七字兩體。
(4).曲牌名。屬南曲商調(diào)。字?jǐn)?shù)與詞牌不同。用作引子。另南曲曲牌《尾聲》一般為十二板,故亦有《十二時(shí)》之稱。
隨波逐浪
(1).隨著波浪飄蕩。《三國(guó)演義》第七四回:“四面八方,大水驟至;七軍亂竄,隨波逐浪者,不計(jì)其數(shù)?!?郭沫若 《高漸離》第三幕:“我在 渤海 里打魚(yú),遇著海風(fēng)把我吹出了大海,我便隨波逐浪,晝夜漂流?!?/p>
(2).顛沛貌。 唐 白居易 《浪淘沙》詞之六:“隨波逐浪到天涯,遷客生還有幾家?”
(3).猶言隨波逐流,隨大流。 明 唐順之 《答呂沃州書(shū)》:“蓋世人病痛,多緣隨波逐浪,迷失真源?!薄缎咽酪鼍墏鳌返谖迦兀骸斑@樣沒(méi)主意,隨波逐浪的人,不打他更打那個(gè)?”
(4).謂同行同止。 元 孟漢卿 《魔合羅》第三折:“詳察這生分女作歹為非,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?!?/p>成語(yǔ)解釋①顛沛的樣子。②謂同行同止。③隨著波浪飄蕩。④猶言隨波逐流,隨大流。隨波逐浪出處①唐·白居易《浪淘沙》詞之六:“隨波逐浪到天涯,遷客西還有幾家?!雹谠っ蠞h卿《魔合羅》第三折:“詳察這生分女作歹為非,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?!雹勖鳌ち_貫中《三國(guó)演義》第七四回:“七軍亂竄,隨波逐浪者,不計(jì)其數(shù)?!笔褂美溥@樣沒(méi)主意、隨波逐浪的人,不打他便打那個(gè)?★④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五十三回
黃庭堅(jiān)名句,為茭橋居士作念念即佛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抱抱影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