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(dú)臨斷岸呼出日,紅波碧巘相吞吐
出自宋代蘇軾《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(石曼卿也)舊游》:
無數(shù)。
花間石室可容車,流蘇寶蓋窺靈宇。
何年霹靂起神物,玉棺飛出王喬墓。
當(dāng)時醉臥動千日,至今石縫余糟醑。
仙人一去五十年,花老室空誰作主。
手植數(shù)松今偃蓋,蒼髯白甲低瓊戶。
我來取酒酹先生,后車仍載胡琴女。
一聲冰鐵散巖谷,海為瀾翻松為舞。
爾來心賞復(fù)何人,持節(jié)中郎醉無伍。
獨(dú)臨斷岸呼出日,紅波碧巘相吞吐。
徑尋我語覓余聲,拄杖彭鏗叩銅鼓。
長篇小字遠(yuǎn)相寄,一唱三嘆神凄楚。
江風(fēng)海雨入牙頰,似聽石室胡琴語。
我今老病不出門,海山巖洞知何許。
門外桃花自開落,床頭酒甕生塵土。
前年開閣放柳枝,今年洗心參佛祖。
夢中舊事時一笑,坐覺俯仰成今古。
愿君不用刻此詩,東海桑田真旦暮。
注釋參考
斷岸
江邊絕壁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蕪城賦》:“崪若斷岸,矗似長云。” 宋 蘇軾 《后赤壁賦》:“ 江 流有聲,斷岸千尺?!?清 曹寅 《北行雜詩》之二十:“野風(fēng)吹側(cè)帽,斷岸始登高?!?/p>
出日
(1).朝日。《書·堯典》:“寅賓出日,平秩東作。” 蔡沉 集傳:“出日,方出之日?!?/p>
(2).日出之處?!稌ぞ龏]》:“我咸成 文王 功于不怠,丕冒海隅出日,罔不率俾。” 孔 傳:“日所出之地。”
吞吐
吞吐 (tūntǔ) 吞入吐出,比喻大量進(jìn)出 swallow and spit;take in and send out in large quantities 這個港口一年可吞吐三千萬噸貨物 形容言語文章條理不清,意思含糊 mince the word 吞吐其詞蘇軾名句,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(石曼卿也)舊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