罣漏豈無補所闕,淆訛時有校從精
出自清代乾隆《《日下舊聞考》題辭》:
重考彝尊書以成,七言權(quán)當序而行。
名因日下荀鳴鶴,跡逮春明孫北平。
罣漏豈無補所闕,淆訛時有校從精。
百年熙皞繁文物,似勝三都及兩京。
注釋參考
罣漏
掛漏?!皰煲宦┤f”的縮語,謂提及者少而遺漏者多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補遺·玩具·秦璽始末》:“﹝ 李心傳 ﹞又失紀 魏太武 鄴 下塔中之物,俱不免罣漏,然終不謂 哲宗 所受為真?!?清 錢大昕 《廿二史考異·元史三》:“若有書有不書,又難免罣漏之譏矣。” 梁啟超 《記華工禁約》:“以上所列,雖或未能具備,然罣漏亦罕矣?!?/p>
無補
無補 (wúbǔ) 沒有補益,無益 of no avail;do not help matter 這樣恐怕無補于事淆訛
攪亂,弄錯。 清 吳喬 《答萬季埜詩問》十:“世間龍蛇混雜,誠是淆訛公案也?!?/p>
淆譌:混雜訛誤。 清 惲敬 《得姓述》:“夫氏族之學(xué),自 秦 漢 之世,多所淆譌?!?/p>
乾隆名句,《日下舊聞考》題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