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冷出云竇,決決漱石齒
出自宋代釋文珦《山人居澗上號(hào)澗居因澗作池名鑒止為賦是詩》:
幽人臨澗居,為愛澗中水。
冷冷出云竇,決決漱石齒。
流行本無意,遇坎還自止。
坎深遂成池,寒光映窗幾。
于以鑒禪心,清凈絕塵滓。
唯供種白蓮,不洗聞堯耳。
注釋參考
冷冷
(1).寒涼的樣子。 宋 王禹偁 《李太白真贊并序》:“冷冷碧江,下浸秋石?!?元 揭傒斯 《奉同柯博士甘內(nèi)掾下直賦》:“冷冷草露白,華月隔林生。” 葉圣陶 《隔膜·母》:“弱小的菊科的花開出來使人全不經(jīng)意,卻顫顫地冷冷地鋪滿了庭階。無力的晚陽照在那些花上面,著實(shí)有些兒寒意。”
(2).冷淡;嚴(yán)肅。 茅盾 《子夜》一:“她忽然冷冷地瞥了 范博文 一眼,鼻子里輕輕一哼,就懶洋洋的走開了?!?曹禺 《雷雨》第一幕:“他說話很簡(jiǎn)短,表面是冷冷的。”
(3).表示譏諷的意味。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三月的租界》:“三月里,就‘有人’在 上海 的租界上冷冷的說道--‘ 田軍 不該早早地從 東北 回來!’”
泠泠。形容聲音清越。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王轂》:“﹝ 王轂 ﹞未第時(shí)嘗為《玉樹曲》云:‘壁月夜,瓊樹春,鶯舌冷冷詞調(diào)新?!币槐咀鳌?泠泠 ”。 明 何景明 《贈(zèng)王文熙》詩:“冷冷朱絲絃,聽我別鶴操?!?明 高啟 《稚兒塔》詩:“尋跡殊窅窅,聞聲每冷冷?!?/p>
云竇
云氣出沒的山洞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登廬山》詩之一:“松磴上迷密,云竇下縱橫?!?唐 馬戴 《山行偶作》詩:“石門斜月入,云竇暗泉通?!?前蜀 韋莊 《宿山家》詩:“山行侵夜到,云竇一星燈。” 元 周權(quán) 《接竹引泉》詩:“連筒入云竇,勢(shì)接河漢遙。”
決決
亦作“決決”。1.水流貌?!稄V雅·釋訓(xùn)》:“涓涓、決決……流也。” 南朝 梁 王僧孺 《從子永寧令謙誄》:“悠悠 越 障,決決 閩 海?!?宋 梅堯臣 《和仲文西湖野步》:“決決堰根水,層層湖上田?!?明 何景明 《仲春雨霽出游》詩:“決決松上溜,潺潺石間流?!?/p>
(2).形容水流聲。 唐 盧綸 《山店》詩:“登登山路行時(shí)盡,決決溪泉到處聞?!?宋 蘇軾 《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東禪莊院》詩:“稍聞決決流冰谷,盡放青青沒燒痕?!?清 魏源 《武林紀(jì)游》詩之七:“決決水聲湲,重重山色赴?!?/p>
(3).傳說中的水名?!渡胶=?jīng)·北山經(jīng)》:“ 決決之水 出焉,而東流注于 河 ?!薄稄V雅·釋訓(xùn)》“決決” 王念孫 疏證:“決決,水貌也,故因以為水名?!?/p>
石齒
齒狀的石頭。亦指山石間的水流。 宋 蘇軾 《游道場(chǎng)山何山》詩:“山高無風(fēng)松自響,誤認(rèn)石齒號(hào)驚湍?!?宋 楊ze{1~1}民 《滿庭芳》詞:“一徑幽通邃竹,松風(fēng)漱、石齒濺濺。” 金 元好問 《少室南原》詩:“清溪鳴石齒,暖日長(zhǎng)藤芽。” 元 張可久 《憑欄人·白云煉師山居》曲:“丹氣溶溶生紫煙,石齒泠泠鳴玉泉。” 清 劉大櫆 《菉溪書屋圖記》:“按其圖,則修竹萬竿,而千尋之老木間廁其中,其下怪石林立,溪流自石齒間縈紆漩洑。”
釋文珦名句,山人居澗上號(hào)澗居因澗作池名鑒止為賦是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