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滕岑《中興碑》:
字畫端重?zé)o傾欹,文辭簡古有刺譏。
高堂一見為卻立,知是浯水中興碑。
當(dāng)時長安望浯水,相去不知幾千里。
斯文自合上送官,如何鑱向千巖底。
二公用意深復(fù)深,知我罪我俱無心。
不向一時求賞音,億代寶之如璆琳。
孽臣之事置莫說,尚喜蠶頭未訛缺。
紛紛理亂墮空虛,千古斷崖懸日月。
注釋參考
字畫
字畫 (zìhuà) 書法和繪畫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一個字的筆畫 the stroke in a character端重
(1).端莊穩(wěn)重。 宋 歐陽修 《跋<李西臺書>》:“ 李公 為人端重清方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胡四娘》:“諸姊妹皆呼之貴人以嘲笑之;而 四娘 端重寡言,若罔聞之?!?曹禺 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一個十分瘦弱的女人,舉止端重,衣服不甚華麗?!?/p>
(2).端正凝重。 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二:“ 弇州 舊藏《漢書》,得之 吳中 陸太宰 家, 宋 板 宋 楮,字畫端重,是 趙文敏 故物?!?/p>
傾欹
(1).傾斜,歪斜。《舊唐書·杜審權(quán)傳》:“大廈傾欹而未已,沉痾綿息以無餘?!?宋 蘇舜欽 《游山》詩:“北渡千丈橋,柱裊闌傾欹?!?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故三·宋四圣御押》:“ 唐 末五季諸人押字,莫不怪詭飄揚,傾欹放蕩?!?郭沫若 《虎符》第一幕:“投者須端坐,不能傾欹。”
(2).傾覆。 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寄子》:“堪悲,家國漸傾欹,我身無葬地,汝尚何依?” 明 張四維 《雙烈記·乞休》:“他見前車既覆,后載還來,定爾傾欹?!?/p>
文辭
(1).言詞動聽的辭令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言之無文,行之不遠(yuǎn)。 晉 為伯, 鄭 入 陳 ,非文辭不為功?!薄稇?zhàn)國策·秦策一》:“繁稱文辭,天下不治。”《韓詩外傳》卷十:“故使者必矜文辭,喻誠信,明氣志,解結(jié)申屈,然后可使也?!?/p>
(2).亦作“ 文詞 ”。文章。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:“余以所聞 由 光 義至高,其文辭不可概見,何哉?”《史記·儒林列傳》:“是時天子方好文詞,見 申公 對,默然?!?晉 陶潛 《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》:“文辭超卓,四座嘆之。” 宋 司馬光 《賢良策問》:“國家比下詔書,以延天下豪俊之士,待之以不次之位,豈特以學(xué)問之富貴為賢良,文辭之麗為方正邪?”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上·結(jié)構(gòu)》:“文詞稍勝者即號才人,音律極精者終為藝士?!?梁啟超 《中國學(xué)術(shù)思想變遷之大勢》第四章第三節(jié):“ 節(jié)性 ( 王符 )、 公理 ( 仲長統(tǒng) )雖文辭斐然,然止于政論?!?/p>
簡古
簡樸古雅。 唐 韓愈 《王公神道碑銘》:“翔於郎署,騫於禁密,發(fā)帝之令,簡古而蔚?!?宋 蘇軾 《書<楞伽經(jīng)>后》:“《楞伽》義趣幽眇,文字簡古。” 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詩歌五》:“惟 韋應(yīng)物 發(fā)纖濃於簡古,寄至味於淡泊,非餘子所及?!?魯迅 《朝花夕拾·后記》:“至于畫法,我以為最簡古的倒要算 日本 的 小田海僊 本。”
刺譏
亦作“ 刺幾 ”。猶言譏刺?!妒酚洝て皆萸淞袀鳌罚骸安坏靡?,乃著書,上採《春秋》,下觀近世,曰《節(jié)義》、《稱號》、《揣摩》、《政謀》,凡八篇。以刺譏國家得失,世傳之曰《虞氏春秋》?!薄痘茨献印ぬ┳逵?xùn)》:“刺幾辯義者,《春秋》之靡也?!?宋 蘇軾 《參寥子真贊》:“外尩柔而中健武,與人無競,而好刺譏朋友之過?!?朱自清 《<古詩十九首>釋》:“他們的來往,無非是趨勢利、逐酒食而已。這就帶些刺譏了?!?/p>
滕岑名句,中興碑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四度空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