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?gòu)闹T父與君游,到眼銘章淚莫收
出自宋代許月卿《代仍六弟吊程貢元》:
少?gòu)闹T父與君游,到眼銘章淚莫收。
水闊騎鯨霜葉落,波寒躍鯉雪蘋秋。
當(dāng)時(shí)折桂浮云夢(mèng),今日叢萱暮靄愁。
惆悵人洪暗煙月,淡凝碑字濕松楸。
注釋參考
少?gòu)?/h3>
古謂出國(guó)使者隨從中之地位低微者。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:“而 漢 使者往既多,其少?gòu)穆识噙M(jìn)熟於天子,言曰:‘ 宛 有善馬在 貳師城 ,匿不肯與 漢 使。’” 裴駰 集解引《漢書音義》:“或云從行之微者也?!币徽f為使者的少年隨從?!稘h書·張騫傳》:“其少?gòu)穆蔬M(jìn)熟於天子?!?顏師古 注:“ 漢 時(shí)謂隨使而出外國(guó)者為少?gòu)?,總言其少年而從使也?!?/p>
諸父
(1).古代天子對(duì)同姓諸侯、諸侯對(duì)同姓大夫,皆尊稱為“父”,多數(shù)就稱為“諸父”。《詩(shī)·小雅·伐木》:“既有肥羜,以速諸父?!薄豆茏印に姆Q》:“獠獵畢弋,暴遇諸父,馳騁無度,戲樂笑語(yǔ)?!?/p>
(2).指伯父和叔父?!肚f子·列御寇》:“如而夫者,一命而呂鉅,再命而於車上儛,三命而名諸父,孰?yún)f(xié) 唐 許 也?!?成玄英 疏:“諸父,伯叔也?!薄稘h書·王莽傳上》:“又外交英俊,內(nèi)事諸父,曲有禮意?!?唐 韓愈 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念諸父與諸兄,皆康彊而早世?!?宋 周紫芝 《竹坡詩(shī)話》:“ 李京兆 諸父中,有一人嘗為 博 守者,不得其名,其人極廉介。”
到眼
見到,看見。 唐 曹鄴 《從天平節(jié)度使游平流園》詩(shī):“池塘靜於寺,俗事不到眼?!薄缎蜁V·謝萬》:“獨(dú)‘鯁恨’一帖尤著見於世。其亦 魏 晉 已來流傳到眼者,類多哀悼語(yǔ),此其然也。”《老殘游記》第七回:“這過往的人,凡是江湖上朋友,他到眼便知?!?/p>
銘章
(1).刻寫在器物上的文辭。多指墓志銘。 宋 歐陽(yáng)修 《<江鄰幾文集>序》:“余竊不自揆,少習(xí)為銘章,因得論次當(dāng)世賢士大夫功行?!?宋 曾鞏 《故太常博士吳君墓志銘》:“較於銘章,君有則多,以遺其孥,非厚如何。” 清 曾國(guó)藩 《復(fù)劉霞仙中丞書》:“若果為銘章,必不足稱盛意?!?/p>
(2).印記,標(biāo)識(shí)。 郭沫若 《孔雀膽》第一幕:“我看見他的盾牌的背面有‘明二’兩個(gè)字的銘章,頭盔和鎧甲上也有‘明二’兩個(gè)字的銘章?!?/p>
許月卿名句,代仍六弟吊程貢元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