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顧非熊《武宗挽歌詞二首》
睿略皇威遠,英風(fēng)帝業(yè)開。竹林方受位,薤露忽興哀。
靜塞妖星落,和戎貴主回。龍髯不可附,空見望仙臺。
蒼生期漸泰,皇道欲中興。國用銷靈像,農(nóng)功復(fù)冗僧。
冕旒辭北闕,歌舞怨西陵。惟有金莖石,長宵對玉繩。
注釋參考
龍髯
亦作“ 龍髥 ”。1.龍之須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 黃帝 采 首山 銅,鑄鼎於 荊山 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髯下迎 黃帝 。 黃帝 上騎,羣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,龍乃上去。餘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龍髯,龍髯拔,墮,墮 黃帝 之弓。百姓仰望 黃帝 即上天,乃抱其弓與胡髯號,故后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,其弓曰烏號。”后用為皇帝去世之典。 唐 李嶠 《汾陰行》:“自從天子向 秦關(guān) ,玉輦金車不復(fù)還。珠簾羽扇長寂寞, 鼎湖 龍髯安可攀?” 清 顧炎武 《謁欑宮文》之一:“行年五十,慨駒隙之難留;涉路三千,望龍髯而愈遠。” 清 葉方藹 《授職翰林學(xué)士感恩述懷》詩:“身離??隗@還在,夢挽龍髥恨不廻?!?梁啟超 《中國積弱溯源論》第四節(jié):“而 文宗 顯皇帝 ,復(fù)為 英 法 聯(lián)軍所迫,北狩 熱河 , 鼎湖 一去,龍髯不返?!?/p>
(2).帝王之須。 唐 李遠 《贈寫御容李長史》詩:“玉座塵消硯水清,龍髯不動綵毫輕?!?/p>
(3).喻松葉;松。 唐 李賀 《五粒小松歌》:“緑波浸葉滿濃光,細束龍髯鉸刀剪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道傍大松人取為明》詩:“虬甲龍髯不易攀,亭亭千尺蔭南山?!?/p>
不可
不可 (bùkě) 不可能;不可以 should not 兼與藥相粘,不可取?!巍ど蚶ā秹粝P談·活板》 學(xué)不可以已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 決不能,必須不 must not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 不可一概而論 與“非”搭配,表示必須或一定 simply must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,我非去不可空見
謂憑空見及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實知》:“如 孔子 神而空見 始皇 、 仲舒 ,則其自為 殷 后 子氏 之世,亦當(dāng)默而知之,無為吹律以自定也?!?/p>
仙臺
《初學(xué)記》卷十一引 晉 司馬彪 《續(xù)漢官志》:“尚書省在 神仙門 內(nèi)。”后因稱尚書省為“仙臺”。 南朝 梁 王筠 《和劉尚書詩》:“客館動秋光,仙臺起寒霧。” 唐 王勃 《上許左丞啟》:“守愚空谷,歛跡仙臺?!?/p>
顧非熊名句,武宗挽歌詞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