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造《正學》:
政術自學術,君子惡其欺。
道學不容偽,世以偽用之。
向來濂溪翁,粹然時所師。
光風與霽月,取重前輩詞。
兩程從之游,流變已受疑。
應世頗拘谫,自立如矜持。
何人傳其粗,矯訐取世資。
口中誠敬語,掎袂挹惠夷。
其行則市井,跖屩差所為。
危坐悄長默,覆此庸蚩蚩。
經(jīng)正盛時事,怪女尚抵巇。
秉畀幸一旦,嘉谷去稗稊。
正士鴛鴻集,古學星日垂。
江湖隱淪客,有見真管窺。
爾輩受排拫,擬亦無孑遺。
得無奇英士,失腳遂磷緇。
用過賢用功。
取璧忘小疵。
原引抆拭手,免興失時悲。
原分升祿,少救并日饑。
辟以周孔涂,正以孟韓規(guī)。
嵬瑣審辟就,譸張慚昨非。
六通面四達,恢若隆古時。
治道遺去甚,世變須防微。
吾言或可錄,敢用告采詩。
注釋參考
六通
(1).謂上下四方無不通暢。 宋 黃庭堅 《和邢惇夫秋懷》詩之四:“六通而四闢,玉燭四時和?!眳⒁姟?六通四辟 ”。
(2).佛教語。謂六種神通力:神境智證通(亦云神足通)、天眼智證通(亦云天眼通)、天耳智證通(亦云天耳通)、他心智證通(亦云他心通)、宿住隨念智證通(即宿命智證通,亦云宿命通)、漏盡智證通(亦云漏盡通)。神足通,謂其游涉往來非常自在;天眼通,謂得se{1-1}界天眼根,能透視無礙;天耳通,謂得se{1-1}界天耳根,聽聞無礙;他心通,謂能知他人之心念而無隔礙;宿命通,謂知自身及六道眾生宿世行業(yè)而無障礙;漏盡通,謂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。前五通,凡夫亦能得之,而第六通,唯圣者始得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 汰法師 云:六通三明同歸,正異名耳?!?北魏 楊衒之 《<洛陽伽藍記>序》:“至於一乘二諦之原,三明六通之旨,西域備詳,東土靡記?!?明 謝讜 《四喜記·詩禮趨庭》:“飛錫起金池,潦倒沙彌,六通五藴見□迷?!眳㈤啞毒闵嵴摗し謩e智品》。
(3).謂通解六試題?!端问贰と首诩o四》:“﹝ 至和 二年九月﹞戊辰,詔:試醫(yī)官須引《醫(yī)經(jīng)》《本草》以對,每試十道,以六通為合格?!薄端问贰みx舉志一》:“凡《三禮》、《三傳》、《通禮》每十道義分經(jīng)註六道,疏義四道,以六通為合格?!?/p>
四達
(1).通往四方的道路?!稜栄拧め寣m》:“一達謂之道路,二達謂之歧旁,三達謂之劇旁,四達謂之衢。”
(2).通達四方?!肚f子·刻意》:“精神四達并流,無所不極,上際於天,下蟠於地?!?成玄英 疏:“流,通也。夫愛養(yǎng)精神者,故能通達四方。”《孔子家語·入官》:“六馬之乖離,必於四達之交衢;萬民之叛道,必於君上之失政。” 宋 陳亮 《酌古論·曹公》:“徒見 荊州 四達,英雄之所必爭,而 巴 蜀 險阻,非圖天下者之所急?!?陳毅 《過貴陽》詩:“公社處處見富裕,交通四達局面新?!?/p>
(3).謂風行天下?!抖Y記·樂禮》:“ 周 道四達,禮樂交通。” 孔穎達 疏:“ 周 之道德,四方通達?!薄端鍟ひ魳分鞠隆罚骸盎实浪倪_,禮樂成?!?明 張居正 《禮樂記》:“愛敬之施,必始於家邦,然后舉而措之天下,能四達而不悖也?!?/p>
(4).謂通曉事理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答向子期難養(yǎng)生論》:“若比之於內視反聽,愛氣嗇精,明白四達,而無執(zhí)無為,遺世坐忘,以寶性全真,吾所不能同也?!?/p>
(5).舊指治民的四件大事?!吨芏Y·地官·遂大夫》:“凡為邑者,以四達戒其功事而誅賞廢興之?!?鄭玄 注:“四達者,治民之事。大通者有四:夫家眾寡也;六畜車輦也;稼穡耕耨也;旗鼓兵革也?!?/p>
隆古
遠古。 唐 蕭穎士 《過河濱和文學張志尹》:“隆古日以遠,舉世喪其淳?!?明 劉基 《官箴》中:“在昔隆古,分封國都?!?清 譚嗣同 《仁學》二:“至變易降衷之恆性,變易隆古之學術,至殺其自家,殺家種類,以宛轉攀戀於數(shù)千年之久,而不思脫其軛耶?”
陳造名句,正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