罪不自招,密而舉之則顯。
出自唐代 來俊臣《羅織經·問罪卷第十》:
摘自《羅織經·問罪卷第十》
解釋:罪行不會自動暴露,密告并檢舉他就會讓罪行顯現。
原文摘要:
法之善惡,莫以文也,乃其行焉;刑之本哉,非罰罪也,乃明罪焉。人皆可罪,罪人須定其人。罪不自招,密而舉之則顯。上不容罪,無諭則待,有諭則逮。人辯乃常,審之勿憫,刑之非輕,無不招也?;蛞跃芩溃纷镝尪?。人無不黨,罪一人可舉其眾;供必無缺,善修之毋違其真。事至此也,罪可成矣。人異而心異,擇其弱者以攻之,其神必潰。身同而懼同,以其至畏而刑之,其人固屈。憐不可存,憐人者無證其忠。友宜重懲,援友者惟其害。罪人或免人罪,難為亦為也。
注釋參考
自招
(1).自??;自致?!逗鬂h書·獨行傳·譙玄》:“君高節(jié)已著,朝廷垂意,誠不宜復辭,自招兇禍?!?唐 張鷟 《朝野僉載》卷四:“ 亶 掩泣而言曰:‘罪過自招,自滅自消,豈敢更將面目,來污圣朝。’” 宋 真德秀 《再守泉州勸農文》:“比之游惰廢業(yè),自取飢寒,放蕩不謹,自招危辱者,相去遠矣。”
(2).自己供認。《警世通言·玉堂春落難逢夫》:“ 劉爺 看了書吏所録口詞,再要拷問,三人都不打自招?!?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頤養(yǎng)·行樂》:“此皆 湖上笠翁 瞞人獨做之事,筆機所到,欲諱不能,俗語所謂不打自招者非乎。”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<中國新文學大系>小說二集序》:“ 許欽文 自名他的第一本小說集為《故鄉(xiāng)》,也就是在不知不覺中,自招為鄉(xiāng)土文學的作者?!?/p>
來俊臣名句,羅織經·問罪卷第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