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羅與之《己亥中秋》:
此行不負中秋夜,采石江頭醉及晨。
獨御涼風(fēng)尋古跡,驚看明月照今人。
詩騷寂寞雖云久,光景推移豈解陳。
卻怪悲鳴營度處,筆端何事竟無神。
注釋參考
悲鳴
悲鳴 (bēimíng) 悲傷地叫 bemoan;lament;utter sad calls 絕望的悲鳴營度
營造的尺度。《清史稿·禮志一》:“ 光緒 十五年, 祈年殿 災(zāi),營度仍循往制云。”
(1).周圍量度?!冻o·天問》:“圜則九重,孰營度之?” 游國恩 纂義:“營有周匝之義。孰營度之者,問何人周圍量度,而知此九重之圜也?!?/p>
(2).量度營造。《周書·王思政傳》:“ 思政 以 玉壁 地在險要,請筑城。即自營度,移鎮(zhèn)之?!?/p>
(3).謀劃;規(guī)劃。 明 宋濂 《毛公神道碑》:“小大庶政,咸出公營度。” 章炳麟 《訄書·明農(nóng)》:“昔者北方之沙礫, 薊丘 之左,自 虞集 始營度之?!?/p>
(4).構(gòu)思。 唐 韓愈 《石鼎聯(lián)句詩》序:“ 喜 思益苦,務(wù)欲壓道士,每營度欲出口吻,聲鳴益悲。” 宋 蘇軾 《書蒲永昇畫后》:“始 知微 欲於 大慈寺 壽寧院 壁,作湖灘水石四堵,營度經(jīng)歲,終不肯下筆?!?清 方苞 《<周官析疑>序》:“蓋二書乃圣人一心所營度,故其條理精密如此也。”
筆端
筆端 (bǐduān) 指寫文章、寫字、繪畫時筆的運用以及所表現(xiàn)出來的意境 artistic conception of writing or painting 一一呈諸筆端何事
(1).什么事;哪件事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休沐重還道中》詩:“問我勞何事?沾沐仰清徽。” 唐 方干 《經(jīng)周處士故居》詩:“愁吟與獨行,何事不傷情?”《朱子語類》卷八:“陽氣發(fā)處,金石亦透,精神一到,何事不成?”
(2).為何,何故。 晉 左思 《招隱》詩之一:“何事待嘯歌?灌木自悲吟?!薄缎绿茣こ良葷鷤鳌罚骸叭魪V聰明以收淹滯,先補其缺,何事官外置官?” 宋 劉過 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詞:“湖上 新亭 好,何事不曾來?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狡脫》:“不解天公意,教人枉猜謎:何事癡呆漢,到處逢佳麗?”
無神
(1).不存在神明。 晉 王該 《日燭》:“奚適非道,何之無神?”
(2).猶言不顯靈?!斗ㄔ分榱帧肪砥吡骸盎⒛瞬_曰:‘吾之奉佛供僧,而更致外寇,佛無神矣。’”
(3).沒有神采。如:他兩眼無神,面容失色。
羅與之名句,己亥中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