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物空三世,隨緣遍十方
出自宋代釋正覺《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》:
默默靈光,堆堆坐忘。
衲僧事業(yè),宗印文章。
應物空三世,隨緣遍十方。
分身不用相回互,到處誰能作覆藏。
巍巍堂堂,煒煒煌煌。
注釋參考
應物
(1).順應事物?!肚f子·知北游》:“邀於此者,四枝彊,思慮恂達,耳目聰明,其用心不勞,其應物無方?!?鍾泰 發(fā)微:“‘應物無方’,言不執(zhí)滯也?!薄妒酚洝ぬ饭孕颉罚骸芭c時遷移,應物變化,立俗施事,無所不宜?!?宋 歐陽修 《道無常名說》:“無常以應物為功,有常以執(zhí)道為本?!薄段饔斡洝返诙兀骸斑@猴王自從了道之后,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,根根能變,應物隨心。”
(2).猶言待人接物。《晉書·外戚傳·王濛》:“虛己應物,恕而后行?!薄端鍟ぱ魝鳌纭罚骸?劉曠 ,不知何許人也。性謹厚,每以誠恕應物?!?明 孫柚 《琴心記·挑動春心》:“你看他清標應物,如春月之濯柳;英氣逼人,似野鶴之出羣?!?清 姚鼐 《揚雄<太玄>目錄序》:“雖庸愚不肖,茍筮之而見所以處事應物者,皆合乎圣人之道也?!?/p>
三世
三世 (sān-shì) 三代,常指祖孫三代 three generations 在美洲,尤指在美國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sansei隨緣
(1).佛教語。謂佛應眾生之緣而施教化。緣,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。 南朝 宋 宗炳 《明佛論》:“然羣生之神,其極雖齊,而隨緣遷流,成麤妙之識,而與本不滅矣?!?唐 戴叔倫 《贈行腳僧》詩:“補衲隨緣住,難違塵外蹤?!?/p>
(2).順應機緣;任其自然?!侗饼R書·陸法和傳》:“ 法和 所得奴婢,盡免之,曰:‘各隨緣去?!?唐 張籍 《贈道士宜師》詩:“自到王城得幾年, 巴 童 蜀 馬共隨緣?!薄豆沤裥≌f·單符郎全州佳偶》:“隨緣快活,亦足了一生矣。” 郭沫若 《圣者》:“到處隨緣是我家,一篇《秋水》一杯茶?!?/p>
十方
十方 (shífāng) 指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十個方位 ten directions釋正覺名句,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