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金代元好問《江城子》:
河堤煙樹渺云沙。
七香車。
更天涯。
萬古千秋,幽恨入琵琶。
想到都門南下望,金縷暗,玉釵斜。
津橋春水浸紅霞。
上陽花。
落誰家。
獨(dú)恨經(jīng)年,培養(yǎng)牡丹芽。
寒雁歸時(shí)憑寄語,莫容易,損容華。
注釋參考
想到
想到 (xiǎngdào) 有一個(gè)想法; 產(chǎn)生一個(gè)想法 think of;call to mind 當(dāng)他看見那座房子的時(shí)候,他就想到了他的老家都門
(1).京都城門?!稘h書·王莽傳下》:“兵從 宣平城門 入,民間所謂 都門 也。” 顏師古 注:“ 長安 城東出北頭第一門?!?唐 韓愈 《豐陵行》詩:“羽衛(wèi)煌煌一百里,曉出都門葬天子?!?宋 柳永 《雨霖鈴》詞:“都門帳飲無緒,留戀處,蘭舟催發(fā)?!?/p>
(2).都中里門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規(guī)箴》:“ 元皇帝 時(shí),廷尉 張闓 在小市居,私作都門,早閉晚開。羣小患之?!?/p>
(3).借指京都。 元 揭傒斯 《送宋少府之官長洲》詩:“白髮 長洲 尉,都門萬里船?!?清 顧炎武 《送王文學(xué)麗正歸新安》詩:“兩年相遇都門道,只有 王生 是故人。” 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崔秀才》:“忽有 崔元素 者,投一刺, 劉 接見。詢其邦族,曰:‘ 山東 臨胊 秀才也,游都門二十年矣。’”
金縷
(1).指金縷衣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營壽陵詔》:“喪亂以來, 漢 氏諸陵無不發(fā)掘,至乃燒取玉匣金縷?!?前蜀 韋莊 《清平樂》詞:“云解有情花解語,窣地繡羅金縷。”
(2).指金絲。 唐 白居易 《秦中吟·議婚》:“紅樓富家女,金縷繡羅襦?!?清 陳維崧 《采桑子·為汪蛟門題畫冊》詞之四:“玉樹宮墻,金縷鞋幫,膽怯潛提出洞房。”
(3).金屬制成的穗狀物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da{1*1}法頌》:“幢號摩尼,旛懸金縷?!?唐 溫庭筠 《定西番》詞:“雙鬢翠霞金縷,一枝春艷濃。” 華鍾彥 注:“金鏤,釵穗也。”
(4).曲調(diào)《金縷曲》、《金縷衣》的省稱。 唐 羅隱 《金陵思古》詩:“綺筵《金縷》無消息,一陣征帆過 海門 ?!?宋 張?jiān)?《賀新郎·送胡邦衡待制》詞:“舉大白,聽《金縷》。” 明 唐寅 《題?!吩姡骸版虫眉t粉歌《金縷》,歌與桃花柳絮聽。” 清 李漁 《玉搔頭·呼嵩》:“常慮韶光同逝水,《金縷》一日歌千遍。”
(5).指柳條。 唐 戴叔倫 《長亭柳》詩:“雨搓金縷細(xì),煙褭翠絲柔。” 唐 溫庭筠 《楊柳枝》詞:“金縷毿毿碧瓦溝,六宮眉黛惹香愁?!?華鍾彥 注:“金縷,柳條也。” 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夏公命將》:“紅杏飄香,柳含煙翠拖金縷。”
玉釵
(1).玉制的釵。由兩股合成,燕形。 漢 司馬相如 《美人賦》:“玉釵掛臣冠,羅袖拂臣衣?!?唐 李白 《白紵辭》詩之三:“高堂月落燭已微,玉釵掛纓君莫違。” 清 汪懋麟 《阮郎歸》詞:“玉釵初卸手重呵,金猊香未過。”
(2).指美女。 宋 曾鞏 《西園席上》詩:“下榻笑談紅旆偃,引觴醒醉玉釵隨。”
元好問名句,江城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文章天所秘,賦予均功名
- 自有陽臺女,朝朝拾翠過作者:孟浩然作品:同張明府碧溪贈(zèng)答
- 蔀室悠悠昏復(fù)朝,強(qiáng)披莊子說逍遙
- 蓼花被堤岸,陂水寒更綠
- 一家蠻瘴里,九折夕陽西
- 白葛烏紗稱老農(nóng),溪南溪北水車風(fēng)作者:范成大作品:壬辰七月十六日侵晨真率會,石湖路中書事
- 海鷹上云出爪翼,天馬歷地?zé)o羈韁作者:蔡襄作品:送柯祕書三子歸泉應(yīng)詔
- 前生恐是盧行者,后學(xué)過呼韓退之。作者:蘇軾作品:贈(zèng)虔州術(shù)士謝君
- 我到中原,重尋舊跡,牧笛球風(fēng)起夜波
- 欲倚危欄舒遠(yuǎn)眺,東風(fēng)無力暮云平作者:胡寅作品:再游岳麓示法光其鄰道林人言陶士衡舊居也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