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蕃《贈法雷》:
道人曾與謫仙游,仙去騎鯨師白頭。
騎鯨端復(fù)向何處,試問援琴招得不。
注釋參考
道人
道人 (dàorén) a respectful form of address for a Taoist priest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稱道教徒為道人 和尚的舊稱 monk仙游
亦作“僊游”。1.指信奉道教的人遠出求仙訪道。 唐 李白 《感興》詩之五:“十五游神仙,仙游未曾歇?!?宋 何薳 《春渚紀聞·六琴說》:“ 馬明生 仙游,見神女於玉幾上彈一弦琴,而五音具奏。” 明 屠隆 《綵毫記·知幾引退》:“侍奉君王不到頭,飄然一衲賦仙游?!?/p>
(2).古指亡靈,謂游于仙界,成仙而去。舊亦用為稱人死亡的婉辭。 宋 王安石 《英宗祔廟禮畢慰皇帝表》:“仙游既集於宗祊,圣念彌勤於翼室?!?宋 莊季裕 《雞肋編》卷中:“ 紹興 初,取 京 ( 蔡京 )親書,因下詔曰:‘ 隆祐 皇太后僊游不返,殯奉有期,永懷保祐之功,務(wù)極褒崇之典?!薄段骱言挕す律诫[跡》:“ 李諮 聞信,不勝驚悼道:‘我 李諮 承圣恩賜我守 杭 ,一則得以領(lǐng)略湖山佳景,二則便可請教 君復(fù) 先生詩篇墨妙,不料仙游,我 李諮 何不幸至此!’”
仙去
亦作“僊去”。1.成仙而去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一:“至蠶時,有神女夜至,助客養(yǎng)蠶……繅訖,女與客俱仙去,莫知所如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極言》:“﹝ 彭祖 之弟子﹞七八人,皆歷數(shù)百歲,在 殷 而各仙去?!?宋 曾鞏 《仙都觀三門記》:“ 建昌軍 南城縣 僊都觀 ,世傳 麻姑 於此僊去,故立祠在焉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過淮陰有感》詩之二:“我本 淮王 舊雞犬,不隨仙去落人間?!?/p>
(2).去世。死的婉辭。 宋 無名氏 《仁宗御容赴景陵宮奉安導(dǎo)引》詞:“彩云縹緲,海上隱三山,仙去莫能攀?!薄睹窛驹娫挕肪砩弦?宋 李昴英 詩注:“ 山谷 謫居 宜州 城樓,得熱疾,病中以簷溜濯足,連稱‘快哉’,未幾仙去?!?元 倪瓚 《畫竹》詩:“ 湖州 (指 宋 文同 )仙去三百禩, 坡翁 高絶孰與侶?” 明 吳承恩 《壽胡內(nèi)子張孺人六袠序》:“逮夫 雙洲 翁媼僊去, 西畹 已入官,而一切巨細不免叢孚其身矣。”
騎鯨
(1).亦作“ 騎京魚 ”?!段倪x·揚雄〈羽獵賦〉》:“乘巨鱗,騎京魚。” 李善 注:“京魚,大魚也,字或為鯨。鯨亦大魚也。”后因以比喻隱遁或游仙。 宋 晁補之 《少年游·次季良韻》詞:“它日騎鯨,尚憐迷路,與問眾仙真。” 元 耶律楚材 《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》之六:“清興無涯騰八表,騎鯨踏破赤城霞?!?明 張煌言 《沉彤庵閣學(xué)艤舟南日山》詩:“袖歸當有支機石,豈遂騎鯨向碧空?!?清 姚鼐 《阜城作》詩:“側(cè)聞 太山 谷,往往仙人行。云霄晝下鹿, 東海 遠騎鯨?!?/p>
(2).亦作“ 騎鯨魚 ”、“ 騎長鯨 ”。 杜甫 《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》詩“幾歲寄我空中書,南尋 禹穴 見 李白 ” 清 仇兆鰲 注:“南尋句,一作‘若逢 李白 騎鯨魚’。按:騎鯨魚,出《羽獵賦》。俗傳 太白 醉騎鯨魚,溺死 潯陽 ,皆緣此句而附會之耳?!焙笥脼樵?李白 之典。 宋 陸游 《長歌行》:“人生不作 安期生 ,醉入 東海 騎長鯨?!?金 李端甫 《太白扇頭》詩:“巖冰澗雪 謫仙 才,碧海騎鯨望不回。” 明 李東陽 《李太白》詩:“人間未有飛騰地,老去騎鯨卻上天?!?/p>
白頭
白頭 (báitóu) 白頭發(fā),多指年老 hoary head 少白頭 白頭到老 老年 old age 不署名的 unsigned 白頭帖子(不署名的字帖兒) 白頭材料趙蕃名句,贈法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