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低五里霧,日晦九成臺
出自宋代宋庠《晚歸馳道遇雨馬上作》:
朝雨雜輕霾,濃陰暮未開。
天低五里霧,日晦九成臺。
宮溜輕淙玉,坊車小隱雷。
不愁馳道遠(yuǎn),賓色來千槐。
注釋參考
五里霧
《后漢書·張楷傳》:“ 張楷 字 公超 ,性好道術(shù),能作五里霧?!焙蠼枰孕稳菝噪x恍惚的境界。 孫中山 《三民主義的解釋》:“現(xiàn)在許多人講民生主義,都是離題太遠(yuǎn),墮入五里霧中,這也是國人不求甚解的過錯。” 鄒韜奮 《抗戰(zhàn)以來》六:“究竟怎樣,實(shí)使人如陷入五里霧中,無數(shù)青年及熱心國事的人們便在這五里霧中遭到源源而來的無妄之災(zāi)。”
成語解釋比喻模糊恍惚、不明真相的境界。五里霧出處《后漢書·張楷傳》:“性好道術(shù),能作五里霧?!?h3>九成臺臺名。在今 廣東省 曲江縣 北城上。原名 聞韶臺 ,相傳 舜 南巡奏樂于此。 宋 蘇軾 有《九成臺銘》。
宋庠名句,晚歸馳道遇雨馬上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