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兩漢張衡《挽陳東湖先生》:
德星難再聚,薤露重興悲。
客憶芹邊膾,孫尋膝上飴。
人門惟水竹,拜像見須眉。
吾父亦丁丑,白云增夢(mèng)思。
注釋參考
德星
(1).古以景星、歲星等為德星,認(rèn)為國有道有?;蛴匈t人出現(xiàn),則德星現(xiàn)?!妒酚洝ば⑽浔炯o(jì)》:“望氣 王朔 言:‘候獨(dú)見其星出如瓠,食頃復(fù)入焉。’有司言曰:‘陛下建 漢 家封禪,天其報(bào)德星云?!?司馬貞 索隱:“今按:此紀(jì)唯言德星,則德星,歲星也。歲星所在有福,故曰德星也?!薄妒酚洝ぬ旃贂罚骸疤炀娋靶?。景星者,德星也。其狀無常,常出於有道之國?!?南朝 宋 劉敬叔 《異苑》卷四:“ 陳仲弓 從諸子姪造 荀季和 父子,於時(shí)德星聚。太史奏:五百里內(nèi)有賢人聚。”《北史·韋敻?jìng)鳌罚骸?弘正 乃贈(zèng)詩曰:‘德星猶未動(dòng),真車詎肯來?’”
(2).喻指賢士。 唐 杜甫 《行次鹽亭縣聊題四韻奉簡嚴(yán)遂州》:“全 蜀 多名士, 嚴(yán) 家聚德星?!?明 許時(shí)泉 《蘭亭會(huì)》:“歸去奈何春,且開顰,縱沒金人,也有德星分,莫使 秦 人獨(dú)擅名?!?/p>
薤露
(1).樂府《相和曲》名,是古代的挽歌。 戰(zhàn)國 楚 宋玉 《對(duì)楚王問》:“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(shù)百人。” 晉 崔豹 《古今注》卷中:“《薤露》、《蒿里》,并喪歌也。出 田橫 門人, 橫 zi{1-1}殺,門人傷之,為之悲歌,言人命如薤上之露,易晞滅也,亦謂人死,魂魄歸乎蒿里……至 孝武 時(shí), 李延年 乃分為二曲,《薤露》送王公貴人,《蒿里》送士大夫庶人,使挽柩者歌之,世呼為挽歌?!?宋 葉適 《張?zhí)崤e挽詞》詩:“長年慣唱漁家曲,難聽茲晨《薤露》聲。” 明 吾丘瑞 《運(yùn)甓記·翦逆聞喪》:“歌《薤露》把泉臺(tái)卜葬?!?柳亞子 《題云間張瑞芝女士傳》詩:“ 九峰 三泖 魂歸未?怕聽人間《薤露》歌?!?/p>
(2).薤葉上的露水。 唐 裴铏 《傳奇·封陟》:“逝波難駐,西日易頽,花木不停,薤露非久?!?明 唐順之 《銅雀臺(tái)》詩之二:“翠襦霑薤露,錦瑟入松風(fēng)?!?魯迅 《集外集·斯巴達(dá)之魂》:“酸風(fēng)夜鳴,薤露競(jìng)落,其竊告人生之脆者歟?!?/p>
張衡名句,挽陳東湖先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番茄輕斷食最新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