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起樓蘭劍,歸釣子陵臺
出自宋代李曾伯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:
棗頰上秋色,朔漠寇南來。
斧螗蜂猬棼集,腥霧掃難開。
細(xì)看眼前局面,驚落人間匕箸,砥柱者誰哉。
熊虎賈馀勇,弧兔等輕埃。
炮雷轟,戈日耀,陣云排。
不圖風(fēng)定波息,談笑靜長淮。
休詫穿楊妙手,乘早鬧藍(lán)抽腳,誰拙又誰才。
束起樓蘭劍,歸釣子陵臺。
注釋參考
樓蘭
古西域國名, 漢 元封 三年內(nèi)附。王居 扜泥城 ,遺址在今 新疆wei{1*1}吾爾自治區(qū) 若羌縣 境, 羅布泊 西,處 漢 代通西域南道上。因居 漢 與 匈奴 之間,常持兩端,或殺 漢 使,阻通道。 元鳳 四年, 漢 遣 傅介子 斬其王 安歸 ,另立 尉屠耆 為王,更名為 鄯善 。 傅介子 以立功封侯。事見《漢書·西域傳上》及《傅介子傳》。后亦借用為殺敵立功的事典。 唐 張九齡 《送趙都護(hù)赴安西》詩:“他日文兼武,而今栗且寬,自然來月窟,何用刺 樓蘭 ?” 宋 張元干 《賀新郎·寄李伯紀(jì)丞相》詞:“倚高寒、愁生故國,氣吞驕虜。要斬 樓蘭 三尺劍,遺恨琵琶舊語。” 明 姚茂良 《精忠記·應(yīng)詔》:“出匣龍泉血未乾,平生志氣斬 樓蘭 ?!?陳毅 《衛(wèi)岡初戰(zhàn)》詩:“ 鎮(zhèn)江 城下初遭遇,脫手?jǐn)氐眯?樓蘭 ?!?/p>
歸釣
回去釣魚。謂歸隱。 宋 蘇軾 《次韻陳海州乘槎亭》:“人事無涯生有涯,逝將歸釣 漢江 槎。”
子陵臺
東漢 嚴(yán)子陵 隱居釣魚處。在 浙江 桐廬縣 南 富春山 腰間,有東西兩臺,各高百余米。東稱 嚴(yán)子陵釣臺 ,西是 宋 末 謝翱 哭 文天祥 處。 南朝 梁 顧野王 《輿地志》:“ 桐廬縣 南,有 嚴(yán)子陵 漁釣處。今山邊有石,上平,可坐十人,臨水,名為 嚴(yán)陵釣壇 也?!?唐 譚用之 《寄王侍御》詩:“鳥盡弓藏良可哀,誰知?dú)w釣 子陵臺 。” 宋 王自中 《酹江月·題釣臺》詞:“扁舟夜泛,向 子陵臺 下,偃帆收櫓,水闊風(fēng)搖舟不定?!眳⒁姟?富春山 ”。
李曾伯名句,水調(diào)歌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