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送周朝議守漢州》:
茶為西南病,岷俗記二李。
何人折其鋒,矯矯六君子。
君家尤出力,流落初坐此。
謂當(dāng)收桑榆,華發(fā)看劍履。
胡為犯風(fēng)雪,歲晚行未已。
念歸誠(chéng)得計(jì),顧自為謀耳。
吾聞江漢間,瘡痏有未起。
莫輕龔遂老,君王付尺箠。
召還當(dāng)有詔,挽袖謝鄰里。
猶堪作水衡,供張園林美。
注釋參考
江漢
(1). 長(zhǎng)江 和 漢水 ?!稌?shū)·禹貢》:“ 江 漢 朝宗於海。”《詩(shī)·小雅·四月》:“滔滔 江 漢 ,南國(guó)之紀(jì)?!?朱熹 集傳:“ 江 漢 ,二水名?!?北周 庾信 《周柱國(guó)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》:“ 江 漢 之間,不驚雞犬; 樊 襄 之下,更多冠蓋?!?清 黃景仁 《黃鶴樓用崔韻》:“欲把登臨倚長(zhǎng)笛,滔滔 江 漢 不勝愁。”
(2).指 長(zhǎng)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(qū)。古 荊楚 之地,在今 湖北省 境內(nèi)。 晉 陸機(jī) 《演連珠》之四十:“ 江 漢 之君,悲其墜屨, 少原 之?huà)D,哭其亡簪?!薄逗鬂h書(shū)·荀彧傳》:“ 紹 既新敗,眾懼人擾,今不因而定之,而欲遠(yuǎn)兵 江 漢 ,若 紹 收離糾散,乘虛以出,則公之事去矣?!薄段倪x·江淹<望荊山>詩(shī)》:“奉義至 江 漢 ,始知 楚 塞長(zhǎng)?!?李善 注:“ 江 漢 , 荊 楚 之境也?!?/p>
(3).指 長(zhǎng)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(qū)。古 巴 蜀 之地。今 四川省 的東部地區(qū)。 唐 杜甫 《枯棕》詩(shī):“嗟我 江 漢 人,生成復(fù)何有?” 仇兆鰲 注:“ 江 漢 ,指 巴 蜀 ?!?/p>
(4).指 長(zhǎng)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(qū)。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區(qū)。 陳毅 《吟fan{1|1}攻形勢(shì)》:“ 江 漢 飛傳 劉 鄧捷,中原重見(jiàn) 李 鄭 回?!?/p>
瘡痏
(1).瘡瘍;傷痕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噬嗑之益》:“斧斤所斫,瘡痏不息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擢才》:“乃有播埃塵於白珪,生瘡痏於玉肌?!薄杜f唐書(shū)·僖宗紀(jì)》:“豺狼貽朝市之憂,瘡痏及腹心之痛。” 宋 洪邁 《夷堅(jiān)丁志·洛中怪獸》:“ 西洛 市中忽有黑獸,髣髴如犬,或如驢,夜出晝隱。民間訛言能抓人肌膚成瘡痏?!?明 歸有光 《與沉敬甫》:“儘有一篇好者,卻排幾句俗語(yǔ)在前,便觸忤人。如好眉目,又著些瘡痏可惡?!?清 龔自珍 《明良論四》:“人有疥癬之疾則終日抑搔之,其瘡痏則日夜撫摩之。”
(2).指生瘡瘍。 唐 元稹 《敘詩(shī)寄樂(lè)天書(shū)》:“小有蟆蚋、浮塵、蜘蛛、蛒蜂之類(lèi),皆能鉆嚙肌膚,使人瘡痏?!?/p>
(3).(民生)凋敝困苦;凋敝困苦的景象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省事》:“坑穽殊深,瘡痏未復(fù),縱得免死,莫不破家?!?張懷奇 《頤和園詞》:“下方瘡痏悽蒿目,鋭意還教興土木?!?/p>
(4).指災(zāi)苦之民。 唐 司空?qǐng)D 《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》:“招輯逋逃,撫循瘡痏?!?唐 杜甫 《為閬州王使君進(jìn)論巴蜀安危表》:“喜王業(yè)再康,瘡痏蘇息?!?/p>
(5).禍害?!吨軙?shū)·文帝紀(jì)上》:“而舊將名臣,正人直士,橫生瘡痏,動(dòng)掛網(wǎng)羅?!?唐 元稹 《連昌宮詞》:“弄權(quán)宰相不記名,依稀憶得 楊 與 李 。廟謨顛倒四海搖,五十年來(lái)作瘡痏。” 宋 蘇軾 《荔支嘆》詩(shī):“我愿天公憐赤子,莫生尤物為瘡痏。” 清 唐孫華 《虎丘即目》詩(shī):“至今作瘡痏,流亡猶未復(fù)。”
(6).疵毀;貶抑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書(shū)事》:“ 班 馬 二史,咸擅一家,而各自彈射,遞相瘡痏?!薄杜f唐書(shū)·陸贄傳》:“施一令則謗沮互起,用一人則瘡痏立成。”
蘇軾名句,送周朝議守漢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