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栻《晨鐘動雷池望日》:
浮氣列下陳,天凈澄秋容。
朝暾何處升,偏偏認(rèn)微紅。
須臾眩眾采,閶闔開九重。
金鉦忽涌出,晃蕩浮雙瞳。
乾坤豁呈露,群物光芳中。
誰知雷池景,乃與日觀同。
徒傾葵藿心,再拜御曉風(fēng)。
注釋參考
朝暾
初升的太陽。亦指早晨的陽光。《隋書·音樂志下》:“ 扶木 上朝暾, 嵫山 沉暮景?!?唐 孟郊 《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監(jiān)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縝評事》詩:“明明三飛鸞,照物如朝暾。” 明 劉基 《為杭州鄭善止題<蓬萊山圖>》詩:“ 鐘山 燭龍在其北,兩眼燁煜如朝暾?!?清 沉復(fù) 《浮生六記·閨房記樂》:“每見朝暾上窗,即披衣急起,如有人呼促者然?!?郭沫若 《晨興》詩:“月光一樣的朝暾,照透了這蓊郁著的森林。”
何處
哪里,什么地方?!稘h書·司馬遷傳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節(jié),怯夫慕義,何處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齡 《梁苑》詩:“萬乘旌旗何處在?平臺賓客有誰憐?”《宋史·歐陽修傳》:“ 脩 論事切直,人視之如仇,帝獨奬其敢言,面賜五品服。顧侍臣曰:‘如 歐陽脩 者,何處得來?’” 茅盾 《一個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處有愛呢?何處是愛呢?”
偏偏
偏偏 (piānpiān) 用在動詞前面,表示動作、行為或事情的發(fā)生,跟愿望、預(yù)料或常理相反,含有“湊巧”、“恰恰”的意思 just 我想急于找到他,偏偏找不到 用在動詞前面,表示故意跟某種情況相反 against 大家叫他不要這樣說了,他偏偏要說 用在句首或句中,限制事物的范圍,兼有不滿的口氣,相當(dāng)于“僅僅”、“單單”、“只有” only 為什么偏偏我們廠沒有長工資張栻名句,晨鐘動雷池望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