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我所居堂,蓬茅委荒丘
出自宋代張耒《將離柯山十月二十七日》:
去此定有期,逝將泛扁舟。
千里須聚糧,尚復(fù)少遲留。
雖有隸囚籍,聊喜脫遐陬。
問(wèn)我行何之,岱宗古東州。
念我所居堂,蓬茅委荒丘。
西窗兩芭蕉,誰(shuí)見(jiàn)春萌抽。
園梅粲已發(fā),門掩懶重游。
今晨一長(zhǎng)嘆,離思浩難收。
注釋參考
我所
佛教語(yǔ)。謂與“我”相對(duì)之外物。《智度論》卷三一:“我是一切諸煩惱根本,先著五素為我,然后著外物為我所?!?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浮云》詩(shī):“諸法既無(wú)我,何由有我所。” 章炳麟 《人無(wú)我論》:“自八識(shí)六根以至一毛一孔屬於內(nèi)界者,假説為我;自眷屬衣食金錢田園以至一切可以攝取受用之物屬於外界者,説為我所,而我與我所又非一成不變也。”
蓬茅
亦作“ 蓬茆 ”。1.蓬草和茅草。比喻低微、貧賤。常用作自謙之詞。《資治通鑒·晉安帝義熙五年》:“今以王姬之貴,下嫁蓬茅之士。” 宋 曾鞏 《明州謝到任表》:“傾葵藿之一心,極蓬茆之丹懇?!?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迎施》:“念賤妾今還在幼齡,寒微未脫蓬茅性?!?/p>
(2).猶蓬居。 唐 韓愈 《送文暢師北游》詩(shī):“庇身指蓬茅,逞志縱獫猲?!?明 葉憲祖 《素梅玉蟾》第五折:“今朝納聘過(guò)門庭,頓使蓬茅喜氣生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阿寶》:“處蓬茆而甘,藜藿不怨也。”
張耒名句,將離柯山十月二十七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家有懶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