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喻良能《挽唐立夫舍人》:
才名振西蜀,老氣益中州。
草制追盤誥,籌邊動冕旒。
已令榮壓角,復(fù)遣飲遨頭。
千古九江恨,長隨逝水流。
注釋參考
草制
草擬制書?!缎绿茣ぱυ瑐鳌罚骸笆≈杏斜P石, 道衡 為侍郎時,常據(jù)以草制, 元超 每見輒泫然流涕?!薄端问贰ぶ靹俜莻鳌罚骸?建炎 改元,試中書舍人兼權(quán)直學(xué)士院。時方草創(chuàng),勝非憑敗鼓草制,辭氣嚴重如平時?!?明 王瓊 《雙溪雜志》:“凡草制纂修等事,惟翰林院掌之?!?/p>
籌邊
籌劃邊境的事務(wù)。 宋 劉過 《八聲甘州·送湖北招撫吳獵》詞:“共記玉堂對策,欲先明大義,次第籌邊?!薄睹魇贰菆?zhí)御傳》:“故曰籌邊不在增兵餉,而在擇人?!?清 侯方域 《南省試策四》:“請更以籌邊進,從來籌邊者三策:曰和,曰守,曰戰(zhàn)。”
冕旒
[king's crown with tassels] 古代帝王的禮冠和禮冠前后的玉串,也用作皇帝的代稱
詳細解釋(1).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。頂有延,前有旒,故曰“冕旒”。天子之冕十二旒,諸侯九,上大夫七,下大夫五。見《周禮·夏官·弁師》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問答釋義》:“ 牛亨 問曰:‘冕旒以繁露,何也?’答曰:‘綴珠垂下,重如繁露也?!?清 袁枚 《新齊諧·蔣太史》:“王年三十餘,清瘦微鬚,冕旒盛服,執(zhí)笏北向?!?/p>
(2).專指皇冠。借指皇帝、帝位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勸農(nóng)訪民所疾苦詔》:“冕旒屬念,無忘夙興?!?唐 韓愈 《江陵途中寄三學(xué)士》詩:“昨者京師至,嗣皇傳冕旒?!?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奏議頒赦》:“若奏若啟,達羣意於冕旒?!?胡適 《<鏡花緣>的引論》四:“他( 武則天 )能使一班文人政客拜倒在他的冕旒之下?!?/p>
喻良能名句,挽唐立夫舍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