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明中《吉祥寺默軒》:
默識何銷語話詳,心齋也則坐能忘。
如何孔氏家傳底,卻在高僧衣缽傍。
并把禪機俱寂滅,不教妙理費商量。
白深化鎖軒前路,看盡金爐幾篆香。
注釋參考
默識
暗中記住。語出《論語·述而》:“默而識之?!薄段倪x·孔融<薦禰衡表>》:“ 弘羊 潛計, 安世 默識,以 衡 準之,誠不足怪?!?李善 注引《漢書》:“ 張安世 ,字 少孺 ,為郎。上行幸 河 東,嘗亡書三篋,詔問,莫能知,唯 安世 識之,具作其事。” 唐 裴铏 《傳奇·昆侖奴》:“姬躍下榻執(zhí)生手曰:‘知郎君穎悟,必能默識,所以手語耳。’” 清 二石生 《十洲春語·攟語》:“投贈諸什,皆默識成誦。”
語話
(1).談話;說話。 唐 張鷟 《游仙窟》:“ 十娘 共少府語話。” 宋 陸游 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三:“老母有疾,其得疾之由,或以飲食,或以燥溼,或以語話稍多,或以憂喜稍過?!?/p>
(2).話語;說話聲。 五代 齊己 《寄孫闢呈鄭谷郎中》詩:“雪長松檉格,茶添語話香。”《醒世恒言·施潤澤灘闕遇友》:“只見人煙輳集,語話喧闐,甚是熱鬧?!?/p>
心齋
謂摒除雜念,使心境虛靜純一?!肚f子·人間世》:“ 回 曰:‘敢問心齋?!?仲尼 曰:‘若一志。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,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。耳止於聽,心止於符。氣也者,虛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虛。虛者,心齋也。’” 宋 蘇軾 《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得人皆苦炎字》之二:“苦熱誠知處處皆,何當危坐學心齋?!?清 趙翼 《歲暮雜詩》之一:“身退敢談天下事,心齋惟對古人書。” 郭沫若 《歸去來·在轟炸中來去》:“故爾沐浴之后,必然地伴以心齋,我是這樣地感覺著?!?/p>
也則
亦是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七:“但道我擢高第,教他休更許別人,俺也則不曾聘妻?!?/p>
張明中名句,吉祥寺默軒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