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子翚《聞箏作》:
月高夜鳴箏,聲從綺窗來。
隨風(fēng)更迢遞,縈云暫徘徊。
余音若可玩,繁弦互相催。
不見理箏人,遙知心所懷。
寧悲舊寵棄,豈念新期乖。
含情郁不發(fā),寄曲宣余哀。
一彈飛霜零,再撫流光頹。
每恨聽者稀,銀甲生浮埃。
幽幽孤鳳吟,眾鳥聲難諧。
盛年嗟不偶,況乃容華衰。
道同符片諾,志異勞百媒。
棲棲墻東客,亦抱凌云才。
注釋參考
盛年
盛年 (shèngnián) 青壯年 prime of life 失于盛年,猶當(dāng)晚學(xué)不偶
(1).不遇;不合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命義》:“行與主乖,退而遠(yuǎn),不偶也。”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五君詠·嵇中散》:“ 中散 不偶世,本自餐霞人。”
(2).引申為命運(yùn)不好。 宋 蘇軾 《京師哭任遵圣》詩:“哀哉命不偶,每以才得謗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葉生》:“ 淮陽 葉生 者,失其名字。文章詞賦冠絶當(dāng)時(shí),而所如不偶,困於名場(chǎng)?!?/p>
況乃
亦作“況乃”。亦作“況廼”。 1.恍若,好像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游赤石進(jìn)帆?!吩姡骸爸苡[倦瀛壖,況乃陵窮髮。” 唐 杜甫 《江邊星月》詩之一:“餘光隱更漏,況乃露華凝?!?唐 元稹 《和樂天秋題曲江》:“況乃江楓夕,和君《秋興》詩?!?/p>
(2).何況;況且;而且?!逗鬂h書·王符傳》:“以罪犯人,必加誅罰,況乃犯天,得無咎乎?”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登臨海嶠初發(fā)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》:“茲情已分慮,況廼協(xié)悲端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酬沖卿月晦夜有感》詩:“夜云不見天,況乃星與月?!?/p>
容華
容華 (rónghuá) 好的容貌 handsome looks劉子翚名句,聞箏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手插海棠三百本,等閑妝點(diǎn)芳辰
- 小器不知容幾許,襄陽米賤酒升寬作者:白居易作品:寄兩銀榼與裴侍郎因題兩絕句
- 山澗山湍流,媼神閟崛奇作者:梅應(yīng)發(fā)作品:題靈山絹機(jī)石
- 吾聞善醫(yī)者,今古稱扁鵲
- 先零自破亡
- 過去未來見在,只是星兒消息,體物顯然彰作者:李道純作品:水調(diào)歌頭 言性
- 長(zhǎng)繩豈能系,朽索何足擬
- 凌虛長(zhǎng)嘯天無際,耐靜高眠日過中作者:陳著作品:次韻弟茝醉中示弟觀二首為弟茝道
- 為報(bào)春風(fēng)汨羅道,莫將波浪枉明時(shí)作者:柳宗元作品:汨羅遇風(fēng)
- 奇石墜驚云,涼坐得少憩作者:元?jiǎng)?/a>作品:題靈巖各景漣漪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