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辭目斷傳烽堠,尚憶螯持共酒觴
出自宋代岳珂《寄紫微高侍郎三首》:
去年紫塞兩相望,公在齊安我武昌。
秋晏車箱訪流馬,夜深弧矢看天狼。
不辭目斷傳烽堠,尚憶螯持共酒觴。
今日區(qū)區(qū)話鵬鷃,圖南應(yīng)是嘆榆枋。
注釋參考
不辭
不辭 (bùcí) 樂意去干,不辭讓或不推辭 be willing to 不辭勞苦目斷
猶望斷。一直望到看不見。 唐 丘為 《登潤州城》詩:“鄉(xiāng)山何處是,目斷 廣陵 西。” 宋 晏殊 《訴衷情》詞:“憑高目斷,鴻雁來時,無限思量?!?元 王實(shí)甫 《西廂記》第二本第一折:“無語憑闌干,目斷行云?!?王季思 校注:“目斷,猶云望斷。” 清 陳維崧 《望湘人·寓樓微雪詠隔垣所見》詞:“枉目斷瑤堦,難遞 飛瓊 音信?!?/p>
傳烽
點(diǎn)燃烽火,逐站相傳,以報敵情。 宋 蘇軾 《登州召還議水軍狀》:“自國朝以來常屯重兵,教習(xí)水戰(zhàn),旦暮傳烽以通警急?!?明 陳子龍 《出自薊州門行》:“傳烽始北塞,列戍望南樓?!?清 鮑鉁 《范文貞公祠》詩:“當(dāng)年 閩 海見傳烽,犀兕空多棄甲重?!?康有為 《登萬里長城》詩:“清時堡堠傳烽靜,出塞山川作勢雄?!?王國維 《觀堂集林·敦煌漢簡跋十三》:“古者傳烽以多少為識,如《墨子·號令》、《雜守》二篇所言,皆以烽之多少示敵之遠(yuǎn)近者也?!?/p>
酒觴
猶酒杯。 閩 翁承贊 《漢上登舟憶閩》詩:“久客自憐歸路近,算程不怕酒觴空?!?明 何景明 《壽李生父》詩:“充閭更有子,莫厭酒觴頻?!?清 黃遵憲 《庚辰四月約游后樂園》詩:“豈識當(dāng)時圖 后樂 ,酒觴未舉淚有痕?!?/p>
岳珂名句,寄紫微高侍郎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披衣更起坐,月出山西更作者:趙蕃作品:與成父弟自嚴(yán)礲同入城晚宿黃巖
- 一別羅浮竟未還,觀深廊古院多關(guān)
- 齊唱陽春曲,唯君金玉聲
- 螞蟻緣槐夸大國,蚍蜉撼樹談何易。作者:毛澤東作品:滿江紅·和郭沫若同志
- 更有無窮欲言事,可能重跨蹇驢來作者:強(qiáng)至作品:予在病告君玉見過翌日成短篇奉招
- 空堂雪輥,玉盤珠迸,清雄縹緲作者:王惲作品:水龍吟 丙戌八月十二日宴李氏宅,郡侯扎忽
- 杌爾何年客此洲,飄流誰棄止誰收作者:王安石作品:次韻致遠(yuǎn)木人洲二首
- 半山斜日荒涼寺,更有殘碑待拂塵
- 只要你盼行人終日替我凝眸,只要你重溫灞陵別后酒作者:喬吉作品:【商調(diào)】集賢賓_詠柳憶別恨
- 與君邂逅,相逐飛步碧山頭作者:王以寧作品:水調(diào)歌頭 呈漢陽使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