倚玉甘無路,穿楊卻未期
出自唐代楊凝《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輩宣恩感謝》:
才薄命如此,自嗟兼自疑。
遭逢好交日,黜落至公時(shí)。
倚玉甘無路,穿楊卻未期。
更慚君侍坐,問許可言詩。
注釋參考
倚玉
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:“ 魏明帝 使后弟 毛曾 與 夏侯玄 共坐,時(shí)人謂‘蒹葭倚玉樹’。”案此言二人品貌極不相稱。后以“倚玉”謂高攀或親附賢者。 唐 李白 《贈(zèng)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》詩:“登龍有直道,倚玉阻芳筵?!?唐 韓愈 《和席八十二韻》:“倚玉難藏拙,吹竽久混真。” 唐 黃滔 《元薛推先輩啟》:“雖慚陋質(zhì),粗抱丹心。既得地以戴丘,倍推誠而倚玉。” 明 李贄 《雨后訪段嚴(yán)庵禪室兼懷焦弱侯舊友》詩之二:“興來聊倚玉,老去欲抽簪。”
穿楊
(1).謂射箭能于遠(yuǎn)處命中楊柳的葉子。極言射技之精。語本《戰(zhàn)國策·西周策》:“ 楚 有 養(yǎng)由基 者,善射;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,百發(fā)百中?!?唐 薛業(yè) 《晚秋贈(zèng)張折衝》詩:“位以穿楊得,名因折桂還?!?/p>
(2).泛指技藝高超?!侗笔贰る[逸傳·崔賾》:“況復(fù)桑榆漸暮,藜藿屢空;舉燭無成,穿楊盡棄。” 元 辛文房 《<唐才子傳>引》:“故章句有焦心之人,聲律至穿楊之妙?!?/p>
未期
無期。謂不知何日。 漢 張衡 《歸田賦》:“徒臨川以羨魚,俟 河 清乎未期?!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規(guī)箴》:“ 王公 攝其次曰:‘后面未期,亦欲盡所懷?愿公勿復(fù)談!’” 宋 歐陽修 《與曾宣靖公》:“未期良會(huì),冬暖保重?!?明 梁辰魚 《雙調(diào)玉包肚·毘陵送洪憲副赴鄖陽》曲:“故人千里,遠(yuǎn)迢迢重來未期?!?/p>
亦作“ 未朞 ”。不滿一周歲。 宋 曾鞏 《次道子中書問歸期》詩:“竊食 東州 歲未朞, 蓬萊 人問幾時(shí)歸?!?宋 曾鞏 《齊州雜詩序》:“余之疲駑,來為是州,除其姦強(qiáng)而振其弛壞,去其疾苦而撫其善良,未期,囹圄多空,而枹鼓幾熄?!?/p>
楊凝名句,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輩宣恩感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挖金大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