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匭
詞典解釋
亦作“ 投匱 ”。1. 唐 武則天 時(shí)鑄制銅匭四個(gè),列置于朝堂上,受納上書。見《新唐書·百官志二》。后以“投匭”謂臣民向皇帝上書。 唐 陳子昂 《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》:“千餘人復(fù)連表詣闕投匭,乞君以墨縗行事。” 宋 陸游 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二:“﹝ 徐璧 ﹞嘗作書萬言,欲投匭,極言時(shí)政,無所諱避?!薄端问贰?a href="/hycd/y/y3390.htm" target="_blank">瀛國公紀(jì)》:“命諸制司各舉才堪將帥者十人,不限偏裨士卒,如不隸軍中者,許投匱自薦。” 清 錢謙益 《獄中雜詩》之八:“書生何用憐文字,投匭於今厭草萊?!?/p>
(2).借指投票。 鄭觀應(yīng) 《盛世危言·議院》:“本 中國 鄉(xiāng)舉里選之制,參泰西投匭公舉之法,以遴議員之才望?!?/p>
- 若有陰功救未然,玉皇品籍亦搜賢——— 司空?qǐng)D攜仙箓九首
- 坐令空洞驚勃溪,仙鬼不無號(hào)帝所——— 毛方平游淡巖陽華
- 蕭蕭指下生秋風(fēng),漸漸幽響颼寒空——— 楊簡乾道撫琴有作
- 覺我清興遠(yuǎn),歸夢到巖幽——— 王惲水調(diào)歌頭 和趙明叔韻
- 一點(diǎn)壽光中。——— 王克勤朝中措
- 已能輕險(xiǎn)若平地,豈肯身為一家婦。——— 顧況險(xiǎn)竿歌
- 應(yīng)從織女機(jī)邊落,不遣潯陽湖向西。——— 顧況廬山瀑布歌送李顧
- 我亦人間倦游者,長吟聊復(fù)愴興亡——— 陸游馬上偶成
- 無根樹上花開,脈傳今古,脫落輪回劫——— 佚名無俗念
- 遐思禰衡才,令人怨黃祖——— 李群玉漢陽春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