裼襲
詞典解釋
(1).古代禮服之制:袒外衣而露裼衣,且不盡覆其裘,謂之裼;不裼,謂之襲。盛禮以襲為敬;非盛禮以裼為敬。《禮記·表記》:“裼襲之不相因也,欲民之毋相瀆也?!?鄭玄 注:“不相因者,以其或以裼為敬,或以襲為敬。禮盛者,以襲為敬,執(zhí)玉龜之屬也;禮不盛者,以裼為敬,受享是也。” 孔穎達 疏:“行禮之時,禮不盛者,則露見裼衣;禮盛之時,則重襲上服。是行禮初盛則襲衣,禮不盛則裼衣,是裼襲不相因也……其行禮之時,或初襲而后裼,或初裼而后襲。所以然者,欲使人民無相褻瀆使禮相變革也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沿革禮樂策》:“以玉帛俎豆為數(shù),以周旋裼襲為容?!?明 歸有光 《王天下有三重》:“至於冠、婚、喪祭、燕射、士相見之禮,可得而議也,所以周旋裼襲,升降俯仰者,圣人能議之而不能為之也。”
0
糾錯
詩詞名句推薦
- 夜村機杼急,秋水芰荷深——— 盧綸陪中書李紓舍人夜泛東池
- 春風常滿意,無處不怡然——— 胡寅紹興壬子六月先公再被掖垣之命某時侍行自清
- 一別忽兩載,依然舊交情——— 王之道次韻許志仁
- 霏霏霧滴翠,滟滟浪翻綠——— 衛(wèi)宗武賦南墅竹
- 一從為郡后,來往十年間——— 方回舟中觀馬目烏龍山
- 連空磴道虯尾滑,竹輿直上無梯階——— 范成大游仰山謁小釋迦塔,訪孚惠二王遺跡,贈長老
- 淡長空,孤鳥沒,總消沉——— 王惲三奠子 登河中迎煦樓故址,即唐崔徽白樓也
- 獨上層巔風浩蕩,歸沿小澗石孱顏——— 李昴英同劉朔齋游白云寺二首
- 吟骨春風吹不落,此翁已后絕無詩——— 黃庚題梅花詩卷后
- 晴窗洗硯坐,蛇蚓稍蟠結(jié)——— 蘇軾孫莘老寄墨四首
最新應(yīng)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