裼裘
詞典解釋
(1).古行禮時(shí),袒外衣而露裼衣,且不盡覆其裘,謂之裼裘。非盛禮時(shí),以此為敬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 曾子 襲裘而弔, 子游 裼裘而弔。 曾子 指 子游 而示人曰:‘大夫也,為習(xí)於禮者,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?’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袒去上服以露裼衣,則此裼裘而弔是也?!?b>《禮記·喪大記》“弔者襲裘” 漢 鄭玄 注:“始死,弔者朝服裼裘如吉時(shí)也。小斂則改襲而加武與帶絰矣?!?/p>
(2).泛指袒露里衣。形容不拘禮儀。 前蜀 杜光庭 《虬髯客傳》:“使迴而至,不衫不履,裼裘而來,神氣揚(yáng)揚(yáng),貌與常異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張鳳陽》:“ 納蘭太傅 、 高江村 等款待賓客, 鳳陽 裼裘露頂,忝踞上位,其結(jié)交也如此?!?/p>
0
糾錯(cuò)
詩詞名句推薦
- 菊花忽作桃花面,放眼難看九月黃——— 朱翌桃花菊
- 夜誦此語涕莫收。——— 陸游宿彭山縣通津驛大風(fēng)鄰園多喬木終夜有聲
- 數(shù)莖絲發(fā)心何慮,一世魚餐體不豐——— 楊公遠(yuǎn)鷺
- 式遏寇虐,無俾作慝——— 佚名民勞
- 應(yīng)戀木千章。——— 梁寅木蘭花慢
- 我公偃息哀其愚,埋掩尸骼赒惸孤——— 黃庶皇佑五年三月乙巳齊大風(fēng)海水暴上壽光千乘兩
- 高浪垂翻屋,崩崖欲壓床。——— 杜甫觀李固請(qǐng)司馬弟山水圖三首
- 南楚征途闊,東吳舊業(yè)空。——— 李中宿山店書懷寄東林令圖上人
- 連夜歡聲,滿城佳氣,和春留得。——— 李彌遜柳梢青
- 乾坤幾萬里,聚落一浮萍——— 喻良能海上作
最新應(yīng)用
- 10尋寶女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