橐籥
詞典解釋
(1).亦作“ 橐爚 ”。古代冶煉時(shí)用以鼓風(fēng)吹火的裝置,猶今之風(fēng)箱。《老子》:“天地之間,其猶橐籥乎?虛而不屈,動而愈出。” 吳澄 注:“橐籥,冶鑄所以吹風(fēng)熾火之器也。為函以周罩於外者,橐也;為轄以鼓扁於內(nèi)者,籥也。” 唐 黃滔 《丈六金身碑》:“其日圓空鏡然,江山四爽,橐爚之上,騰為煙云,盤旋氤氳,五色成文。” 清 王夫之 《張子正蒙注·太和》:“ 老 氏以天地如橐籥,動而生風(fēng),是虛能于無生有,變幻無窮;而氣不鼓動則無,是有限矣。然則孰鼓其橐籥令生氣乎?”
(2).喻指造化,大自然。 晉 陸機(jī) 《文賦》:“同橐籥之罔窮,與天地乎并育?!?唐 陳九流 《賦得春風(fēng)扇微和》詩:“喜見陽和至,遙知橐籥功?!?宋 姚寬 《西溪叢語》卷上:“一日賢太守,與我觀橐籥,往往獨(dú)自語,天帝相唯諾。”
(3).喻指本源。《隋書·經(jīng)籍志一》:“其教有適,其用無窮,實(shí)仁義之陶鈞,誠道德之橐籥也。” 清 沉大成 《學(xué)福齋雜著·華嚴(yán)字母跋》:“第聽太師奏樂,伶人按歌,凡曲字之餘聲,無不收此十四字中者,便曉然《華嚴(yán)》字母為一切音之橐籥,實(shí)有裨於小學(xué),豈可以其出於佛氏而忽之也哉!”
(4).生發(fā),化育。 宋 李綱 《<易傳內(nèi)篇>序》:“生生之謂易,一陰一陽之謂道,陰陽不測之謂神。三者渾淪而不相離……刻彫眾形,橐籥萬物,自有形至於無形,自有心至於無心?!?姚華 《曲海一勺·原樂》:“夫禮樂者,橐籥于元?dú)?/a>,根荄于人情,羣生仰其米鹽,萬化資其麴蘗?!?/p>
- 杳杳冥冥精恍惚。——— 侯善淵益壽美金花三九首
- 云衲撞鐘集,鶴衣輿轎來——— 蘇籀次韻范子儀怡山飯訖訪王仙郡舊跡一首
- 掃壁有僧求醉墨,倚樓無客話清愁。——— 陸游游近山
- 別賞陽臺樂,前旬暮雨飛——— 李隆基首夏花萼樓觀群臣宴寧王山亭回樓下又申之以賞樂賦詩
- 隨緣忽西去,何日返東林——— 錢起送少微師西行(一作送僧自吳游蜀)
- 客來據(jù)胡床,喚婢傳酒觴——— 吳則禮贈油州楊吉老
- 禽慶潛名岳,鴟夷漾釣舟——— 李德裕思?xì)w赤松村呈松陽子
- 定取流霞?xì)?/a>——— 庾信奉和示內(nèi)人詩
- 俗人應(yīng)撫掌,閑處誦黃庭——— 齊己寄西山鄭谷神
- 醞釀才浹日,芳甘已盈壺——— 張耒孫志康許為南釀前日已聞糴米欣然作詩以問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