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鼓
詞典解釋
亦作“ 雷皷 ”。亦作“靁鼓”。1.八面鼓。古代祭祀天神時(shí)所用。《周禮·地官·鼓人》:“以雷鼓鼓神祀?!?鄭玄 注:“雷鼓,八面鼓也。神祀,祀天神也。”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:“靁鼓靁鼗,孤竹之管, 云和 之琴瑟,《云門》之舞,冬日至,於地上之圜丘奏之?!?b>《文選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雷鼓鼝鼝,六變既畢?!?薛綜 注:“雷鼓,八面鼓。” 唐 楊炯 《盂蘭盆賦》:“雷皷八面,龍旂九斿?!?/p>
(2).小鼓。猶今之撥浪鼓。《元史·禮樂志二》:“雷鼓二,制如鼓而小,鞔以馬革,持其柄播之,旁耳自擊,郊祀用之?!?/p>
(3).大鼓,以聲大如雷,故稱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心不使焉,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,雷鼓在側(cè)而耳不聞?!?楊倞 注:“雷鼓,大鼓,聲如雷者。”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若不一叩洪鐘,伐雷鼓,則不識(shí)其音響也?!?/p>
(4).指大鼓發(fā)出的如雷鼓聲。 唐 盧綸 《和張仆射塞下曲》之四:“野幕敞瓊筵,羌戎賀勞旋。醉和金甲舞,雷鼓動(dòng)山川。”
(5).掛在 會(huì)稽 城門上的鼓。 清 錢謙益 《奉贈(zèng)會(huì)稽倪太公十四韻》:“揮灑剡藤成五色,鏗鍧雷鼓有餘音?!?a href="/hycd/c/c54610.htm" target="_blank">參見“ 雷門 ”。
(6).指雷,雷聲。《管子·內(nèi)業(yè)》:“不言之聲,疾於雷鼓;心氣之形,明於日月?!?b>《文選·枚乘<七發(fā)>》:“混混庉庉,聲如雷鼓?!?李善 注:“混混庉庉,波浪之聲也。《越絶書》:‘ 越王 勾踐 曰:浩浩之水,聲音若雷霆?!?元 馬致遠(yuǎn) 《薦福碑》第三折:“振乾坤,雷鼓鳴;走金蛇,電影開。” 明 夏完淳 《觀濤》:“海女霓旌乍有無,雷鼓填填 屏翳 怒?!卑?, 屏翳 ,雷神名。
亦作“ 雷皷 ”。亦作“靁鼓”。擂鼓,打鼓。雷,通“ 擂 ”。 三國(guó) 魏 曹操 《船戰(zhàn)令》:“雷鼓一通,吏士皆嚴(yán)。再通,什伍皆就船?!?/p>
國(guó)語詞典
雷鼓
-
八面鼓。一種古代祭神時(shí)所用的大鼓。
- 周禮.地官.鼓人:「以雷鼓鼓神祀,以靈鼓鼓社祭?!?/li>
- 荀子.解蔽:「心不使焉,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,雷鼓在側(cè)而耳不聞?!?/li>
-
雷聲。
- 文選.枚乘.七發(fā):「混混庉庉,聲如雷鼓。」
- 廟算張良獨(dú)有馀,少年逃難下邳初——— 胡曾詠史詩。圯橋
- 夫人相宰意,魚蔬薦樽酒——— 頓起贈(zèng)廣都寓舍賢婦二喻詩
- 眾中誰肯密藏身,但鼓髻、爭(zhēng)頭要賣——— 姬翼鵲橋仙
- 未消得、憐我多才多藝——— 柳永玉女搖仙佩·佳人
- 天意從來知幸蜀,不關(guān)胎禍自蛾眉。——— 黃滔馬嵬
- 樓上輕寒不滿鉤。——— 薛燧南鄉(xiāng)子
- 誰識(shí)薌林三昧手,能令花落又花開。——— 王庭珪浣溪沙
- 少從諸父與君游,到眼銘章淚莫收——— 許月卿代仍六弟吊程貢元
- 客在煙霞里,閑閑逐狎鷗——— 秦系山中崔大夫有書相問(一作崔大夫有書問余山中)
- 搖揚(yáng)花雜下,嬌囀鶯亂飛。——— 張說清明日詔宴寧王山池賦得飛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