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蹕
詞典解釋
古代帝王出入時(shí),于所經(jīng)路途侍衛(wèi)警戒,清道止行,謂之“警蹕”。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 厲王 以此歸國(guó)益驕恣,不用 漢 法,出入稱警蹕,稱制,自為法令,擬於天子?!?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輿服》:“警蹕,所以戒行徒也。 周 禮蹕而不警。 秦 制出警入蹕,謂出軍者皆警戒,入國(guó)者皆蹕止也,故云出警入蹕也。至 漢 朝 梁孝王 ,王出稱警,入稱蹕,降天子一等焉。一曰,蹕,路也,謂行者皆警於涂路也。” 清 黃遵憲 《不忍池晚游詩(shī)》:“前呼后擁蕭蕭馬,猶記將軍警蹕聲。” 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三卷第二九章:“他同戎政大臣商定,從京營(yíng)中挑選三千精兵,從后天黎明時(shí)起沿途‘警蹕’。”
0
糾錯(cuò)
詩(shī)詞名句推薦
- 識(shí)破榮途皆幻境,只形骸、已累它何有——— 李曾伯賀新郎(自和前韻)
- 無巢燕子寧依樹,不入烏衣巷裹來——— 陳普詠史下劉裕
- 莫道歸山字,朝賢日獻(xiàn)酬——— 齊己題中上人院
- 東歸已賣腰間劍,魯叟從今不諱窮——— 陸游即事
- 天清容衛(wèi),露結(jié)壇場(chǎng)——— 佚名郊廟歌辭。祀九宮貴神樂章。豫和
- 獵騎秋來在內(nèi)稀,渚宮云雨濕龍衣——— 許渾楚宮怨二首
- 春風(fēng)驛路歸何處,紫閣山邊是草堂。——— 姚合送賈島及鐘渾
- 田家以苦乃為樂,敢憚?lì)^枯面焦黑——— 張舜民打麥
- 路窮朱欄出,山破石壁狠——— 蘇軾僧清順新作垂云亭
- 雅操清規(guī)公更游,委蛇退食一編書——— 洪咨夔送范漕赴召八絕
最新應(yīng)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