疑筆順
疑筆順:撇、豎彎鉤、撇、橫、橫、撇、點(diǎn)、橫撇/橫鉤、點(diǎn)、橫撇/橫鉤、豎、橫、撇、捺疑異體字:
儗 ?? ?? ?? ?? ?? ?? ??基本解釋
疑 yí ㄧˊ
- 不信,猜度(duó):疑惑。疑問。疑心。疑團(tuán)。疑慮。疑竇。疑點(diǎn)。疑端。猜疑。懷疑。半信半疑。
- 不能解決的,不能斷定的:疑案。疑難。疑義。存疑。
疑 nǐ ㄋㄧˇ
- 安定,止息。
- 同“擬”,比擬。
詳細(xì)解釋
疑 yí
動(dòng)
(1) (形聲。小篆字形。從子止匕,矢聲。止,不通。子,幼子。幼子多惑。本義:懷疑)
(2) 同本義 [disbelieve;doubt;suspect]
疑,惑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時(shí)至而疑。——《周書·王佩》
吾嘗疑乎是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疑是地上霜。——唐· 李白《靜夜思》
自疑身外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觀巴黎油畫記》
汝腹中之物,佘疑其女也。——林覺民《與妻書》
又如:疑思(疑慮);疑影(懷疑;疑團(tuán));疑猜(懷疑猜測);疑齪(疑惑);疑狐(懷疑;狐疑);疑念(因懷疑而思索);疑蹤(可疑之處);疑結(jié)(猶疑團(tuán));疑阻(埋伏);疑冢(疑墓);疑敵(迷惑敵人);疑人(懷疑他人);疑揣(懷疑猜測);疑惑(懷疑,不相信)
(3) 迷惑,猶豫不定 [be puzzled]
疑行無成,疑事無功。——《商君書》
盛容服而飾辯說,以疑當(dāng)世之法,而人主之心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又如:疑阻(埋伏);疑冢(疑墓);疑敵(迷惑敵人);疑人(用以迷惑敵人的草人);疑軍(疑兵,虛張聲勢以迷惑敵人的軍陣)
(4) 遲疑;猶豫[hesitate]。
如:疑滯(遲疑不決;猶豫不定)
(5) 疑忌;猜忌 [be suspicious and jealous]。
如:疑防(猜疑而防范);疑畏(猜疑畏懼)
(6) 猜度;估計(jì) [surmise;conjecture;estimate]
內(nèi)有疑妻之妾。——《管子·君臣下》
不以公卿為賓,而以大夫?yàn)橘e,為疑也。——《禮記·燕義》
又如:疑詞(不確切的言詞);疑罪(證據(jù)不足,難以量刑之罪)
詞性變化
疑 yí
名
(1) 疑問 [query;question]
其妻獻(xiàn)疑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無以致疑。——清· 劉開《問說》
則無疑也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嚴(yán)復(fù)譯《天演論》
又如:疑礙(疑問;問題);疑事(難以辨別的事);疑法(疑難案件)
(2) 驚恐;畏懼 [fear]。
如:疑怖(疑懼;惶恐);疑沮(恐懼沮喪);疑(因驚疑而改容);疑駭(疑懼;驚駭);疑惡(畏懼厭惡)
(3) 怪異。引申為責(zé)怪 [blame]
壺漿遠(yuǎn)見候,疑我與時(shí)乖。——晉· 陶潛《飲酒》
又如:疑詬(責(zé)罵)
(4) 類似;好像 [seem]
用志不分,乃疑于神。——《列子》張湛注:“分猶散,意專則與神相似者也。”
山重水復(fù)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——宋· 陸游《游山西村》
又如:疑論(疑似的言論)
常用詞組
疑案 疑兵 疑冰 疑點(diǎn) 疑竇 疑惑 疑忌 疑懼 疑慮 疑難 疑難 疑念 疑似 疑團(tuán) 疑問 疑問句 疑心 疑義 疑獄 疑云 疑陣國語詞典
疑 ㄧˊ yí
〈動(dòng)〉
-
迷惑、不明白。
《說文解字·匕部》:「疑,惑也?!?br>《易經(jīng)·繫辭下》:「中心疑者,其辭枝。」 -
猜忌、不相信。
如:「懷疑」、「半信半疑」。
《史記·卷八六·刺客傳·荊軻傳》:「夫?yàn)樾卸谷?b>疑之,非節(jié)俠也?!?/p> -
猶豫不決。
如:「遲疑」。
《書經(jīng)·大禹謨》:「任賢勿貳,去邪勿疑?!?br>《文選·陶淵明·歸去來辭》:「聊乘化以歸盡,樂夫天命復(fù)奚疑?!?/p> -
怪。
《淮南子·氾論》:「當(dāng)此之時(shí),有立武者見疑?!?br>晉·陶淵明〈飲酒詩〉二○首之九:「壺漿遠(yuǎn)見候,疑我與時(shí)乖?!?/p> -
恐懼。
《禮記·雜記下》:「故有疾飲酒食肉,五十不致毀,六十不毀,七十飲酒食肉,皆為疑死?!?br>漢·鄭玄·注:「疑,猶恐也。」
唐·劉蛻〈與京西幕府書〉:「富貴固不足疑其來,爵土固不足畏其大?!?/p>
〈副詞〉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