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筆順
哀筆順:點、橫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撇、豎提、撇、捺哀異體字:
??基本解釋
哀 āi ㄞˉ
- 悲痛:悲哀。哀求。哀嘆。哀鳴。哀思。哀鴻遍野(“哀鴻”,哀鳴的大雁;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,流離失所的災(zāi)民)。哀艷(詩文凄測動人而華麗)。
- 悼念:哀悼。默哀。
- 舊時稱死去母親:哀子(a.母喪而父存;b.古稱居父母喪的人)。
詳細解釋
哀 āi
〈形容詞〉
(1) (形聲。從口,衣聲。本義:悲痛;悲傷)
(2) 同本義 [grieved;sorrowful]
哀,閔也?!?span id="vbhdodp" class="fbook">《說文》
哀,痛也?!?span id="8dfrfrv" class="fbook">《廣雅》
以兇禮哀邦國之憂?!?span id="gv98x37" class="fbook">《周禮·大宗伯》。注:“救患分災(zāi)?!?/p>
舍正路而不由哀哉。——《孟子》。注:“傷也?!?/p>
嗚呼哀哉?!?span id="qs7hev9" class="fbook">《柳敏碑》
有婦人哭于墓間而哀?!?span id="7n49ype" class="fbook">《禮記·檀弓》
僵臥孤村不自哀?!巍?陸游《十一月四日風(fēng)雨大作》
子言未發(fā)而哀樂具乎其前(悲哀、歡樂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來)。——清· 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。
(3) 又如:哀咜(悲哀嘆息);哀詔(皇上駕崩后,新君通gao*全*國的文書);哀哉(表示悲傷或痛惜的感嘆詞);哀毀骨立(形容對父母的故去非常悲哀,以致瘦得皮包骨了)
(5) 又如:哀弦(悲涼的弦樂聲);哀笳(悲涼的胡笳聲);哀鴻(哀鳴的大雁。比喻流離失所的災(zāi)民)
詞性變化
哀 āi
〈動詞〉
(1) 同情,憐憫 [pity;sympathize with]
君將哀而生之乎?!啤?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?!?span id="illbfrn" class="fbook">《穆天子傳》 。
(2) 又如:哀恕(同情寬恕)
(3) 慰問;哀悼 [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;mourn or grieve for the deceased]
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?!?span id="dzdrcf5" class="fbook">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。
(4) 又如:哀文(哀辭)
(5) 哀求 [supplicate;beg]
愛公者皆為公懼,勸罄橐以哀之?!?span id="fbf4xxh" class="fbook">《聊齋志異·妖術(shù)》。
(6) 又如:哀請(哀告,哀求;苦苦請求);哀祈(哀求)
(7) 通“愛”。愛護 [care for;cherish]
國雖弱,令必敬以哀。——《管子·侈靡》
各哀其所生。——《淮南子·說山》
見與之友,幾于不親;見哀之交,幾于不結(jié)?!?span id="9lq4hgh" class="fbook">《管子·形勢》
人主胡可以不務(wù)哀?!?span id="f4zqnqo" class="fbook">《呂氏春秋·報更》
(8) 哀嘆 [bemoan;bewail]
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鑒之,亦使后人復(fù)哀后人也。——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〈名詞〉
姓
常用詞組
哀兵必勝 哀愁 哀辭 哀悼 哀悼 哀而不傷 哀告 哀號 哀鴻遍野 哀家 哀矜 哀憐,哀憫 哀戚 哀啟 哀求 哀勸 哀榮 哀傷 哀思 哀嘆 哀艷 哀怨 哀樂 哀子國語詞典
哀 ㄞ āi
〈動詞〉
憐憫。
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鴻鴈》:「爰及矜人,哀此鰥寡?!?br>《史記·卷九二·淮陰侯傳 》:「大丈夫不能自食,吾哀王孫而進食,豈望報乎!」悲傷。
《楚辭·屈原·離騷》:「雖萎絕其亦何傷兮,哀眾芳之蕪穢。」
唐·李白〈長干行〉二首之一:「五月不可觸,猿聲天上哀?!?/p>愛惜。
《呂氏春秋·慎大覽·報更》:「人主胡可以不務(wù)哀士,士其難知,唯博之為可?!?br>漢·高誘·注:「哀,愛也。」悼念。
如:「默哀」。
〈名詞〉
悲痛憂傷的情緒。
如:「節(jié)哀順變」。
〈形容詞〉
死了母親的。參見「哀子 」條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