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人汰竹問答
問:《和人汰竹》的作者是誰?
答:和人汰竹的作者是李復
問:和人汰竹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和人汰竹是宋代的作品
問:與世論交獨厭數(shù),此君多冗豈無煩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與世論交獨厭數(shù),此君多冗豈無煩 出自 宋代李復的《和人汰竹》
問:與世論交獨厭數(shù),此君多冗豈無煩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與世論交獨厭數(shù),此君多冗豈無煩 的下一句是 欲期虛靜延清影,莫懶芟除去惡根。
問:出自李復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李復名句大全
- 偈頌七十六首不寒不熱,好個時節(jié)。黃鶯頻織柳絲煙,子規(guī)猶哭松梢月。
- 馬伶?zhèn)?/a>標簽:寫人馬伶者,金陵梨園部也。金陵為明之留都,社稷百官皆在,而又當太平盛時,人易為樂。其士女之問桃葉渡、游雨花臺者,趾相錯也。梨園以技鳴者,無慮數(shù)十輩,而其最著者二:曰興化部,曰華林部?! ∫蝗?,新安賈合兩部為大會,遍征金陵之貴客文人,與夫妖姬靜女,莫不畢集。列興化于東肆,華林于西肆,兩肆皆奏《鳴鳳》,所謂椒山先生者。迨半奏,引商刻羽,抗墜疾徐,并稱善也。當兩相國論河套,而西肆之為嚴嵩相國者曰李伶,東肆則馬伶。坐客乃西顧而嘆,或大呼命酒,或移座更近之,首不復東。未幾更進,則東肆不復能終曲。詢其故,蓋馬伶恥出李伶下,已易衣遁矣。馬伶者,金陵之善歌者也。既去,而興化部又不肯輒以易之,乃竟輟其技不奏,而華林部獨著。 去后且三年而馬伶歸,遍告其故侶,請于新安賈曰:“今日幸為開宴,招前日賓客,愿與華林部更奏《鳴鳳》,奉一日歡?!奔茸?,已而論河套,馬伶復為嚴嵩相國以出,李伶忽失聲,匍匐前稱弟子。興化部是日遂凌出華林部遠甚。其夜,華林部過馬伶:“子,天下之善技也,然無以易李伶。李伶之為嚴相國至矣,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?”馬伶曰:“固然,天下無以易李伶;李伶即又不肯授我。我聞今相國昆山顧秉謙者,嚴相國儔也。我走京師,求為其門卒三年,日侍昆山相國于朝房,察其舉止,聆其語言,久乃得之。此吾之所為師也。”華林部相與羅拜而去?! ●R伶,名錦,字云將,其先西域人,當時猶稱馬回回云?! 『罘接蛟唬寒愒?,馬伶之自得師也。夫其以李伶為絕技,無所干求,乃走事昆山,見昆山猶之見分宜也;以分宜教分宜,安得不工哉?(嗚乎!恥其技之不若,而去數(shù)千里為卒三年,倘三年猶不得,即猶不歸耳。其志如此,技之工又須問耶?
- 過東亭湖籃輿詰旦過東亭,日出煙銷十里平。翠袖舞風菰葉舉,紅妝照水藕花生。恨無釣艇浮深碧,賴有吟毫賦曉晴。歸對老人夸勝賞,從今不數(shù)鑒湖清。
- 思遠寄師厚馬蹄踐霜雪,不畏道路寒。游子重衣裘,慈母懸心肝。懸心幾千里,冉冉歲已殘。大河今漸涸,遠目常不乾。度雁朝夕聞,尺書寄亦難。愿同車輪復,勿比弦上丸。
- 馬齧麥馬齧麥,仆飲冰,北風軒軒搖丘林,霖霪十日吁可驚。南山喜見朝日升,尋陽北岸霜泥薄,窮臘獨為千里行。五里聊一止,十里復一息。楊柳弄輕黃,已作春顏色。川原入眼雖似快,時節(jié)去家還可惜。齧麥不須飽,飲冰勿畏寒。起鞭移擔復五里,帝鄉(xiāng)即在須臾間。悠哉役夫勉桓桓,征途幾何莫永嘆,亦莫悲歌行路難。
- 柳梢青(秋日感興)煙淡波平。蓬松岸蓼,紅淺紅深。滿院西風,連宵良月,幾處清砧。區(qū)區(qū)宦海浮沈。幸隱去、將愁素心。兩鬢吳霜,一屏秦夢,誰是知音。
- 題新鄉(xiāng)王釜廳壁憐君守一尉,家計復清貧。祿米嘗不足,俸錢供與人。城頭蘇門樹,陌上黎陽塵。不是舊相識,聲同心自親。
- 琴調(diào)相思引金谷園林錦繡香。踏青挑菜又相將。鳳臺人遠,離思入三湘?;ㄖ晏砑t粉重,柳隨風曳碧絲長。薄情鸞燕,春去怎商量。
- 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。黃鶴東南來,寄書寫心曲。倚松開其緘,憶我腸斷續(xù)。不以千里遙,命駕來相招。中逢元丹丘,登嶺宴碧霄。對酒忽思我,長嘯臨清飆。蹇予未相知,茫茫綠云垂。俄然素書及,解此長渴饑。策馬望山月,途窮造階墀。喜茲一會面,若睹瓊樹枝。憶君我遠來,我歡方速至。開顏酌美酒,樂極忽成醉。我情既不淺,君意方亦深。相知兩相得,一顧輕千金。且向山客笑,與君論素心。
- 一萼紅(石屋探梅)思飄飄。擁仙姝獨步,明月照蒼翹?;ê颡q遲,庭陰不掃,門掩山意蕭條。抱芳恨、佳人分薄,似未許、芳魄化春嬌。雨澀風慳,霧輕波細,湘夢迢迢。誰伴碧樽雕俎,笑瓊肌皎皎,綠鬢蕭蕭。青鳳啼空,玉龍舞夜,遙睇河漢光搖。未須賦、疏香淡影,且同倚、枯蘚聽吹簫。聽久馀音欲絕,寒透鮫綃。
- 海棠已試十分妝,細看妖嬈更異常——— 吳芾寄朝宗二首
- 岳峰千萬仞,知上嘯猿巔。——— 黃滔送李山人往湘中
- 脫巾莫嘆發(fā)成絲,六十年間萬首詩。——— 陸游小飲梅花下作
- 仙家氣象閑中見,真宰功夫靜處知——— 邵雍首尾吟
- 云絮隨風,千里度關(guān)山。——— 萬俟紹之江神子/江城子
- 笑坐中有客,侯輕萬戶,詩夸千首。——— 李俊明瑞鶴仙五首
- 出山定被江潮涴,能為山僧更少留——— 蘇軾六和寺沖師閘山溪為水軒
- 杜門復出嘆習氣,止酒還開慚定力。——— 陸游驛舍見故屏風畫海棠有感
- 人心不古皆流俗,師范如今獨當家——— 陳著董君藻之子時修隨其師戴時可來見八句勉之
- 語言未終夕,離別又傷春。——— 張繼酬張二十員外前國子博士竇叔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