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釋
危樓:高樓。危:高。
雉堞(zhì dié):古代城墻的內側叫宇墻或是女墻,而外側則叫垛墻或雉堞,是古代城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排空:凌空;聳向高空。斥堠:亦作“斥候”。古代的偵察兵,有偵察、候望的意思。斥候起源于漢代,并因直屬王侯手下而得名。分騎兵和步兵,一般由行動敏捷的軍士擔任,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兵種。
河南境:黃河以南的地方,指寧夏黃河平原。
細柳營:是指周亞夫當年駐扎在細柳的部隊。漢文帝年間匈奴侵犯大漢,漢文帝命周亞夫駐扎在細柳(今咸陽市西南),由于周亞夫治軍有方最后贏取了勝利,所以他的部隊成為細柳營。此句是說有了河東墻的深溝高壘和高聳雄偉的長城關,可以少養(yǎng)兵丁,節(jié)省開支,以逸待勞,強化邊防。
九日登長城關樓問答
問:《九日登長城關樓》的作者是誰?
答:九日登長城關樓的作者是王瓊
問:九日登長城關樓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九日登長城關樓是明代的作品
問:危樓百尺跨長城,雉堞秋高氣肅清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危樓百尺跨長城,雉堞秋高氣肅清 出自 明代王瓊的《九日登長城關樓》
問:危樓百尺跨長城,雉堞秋高氣肅清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危樓百尺跨長城,雉堞秋高氣肅清 的下一句是 絕塞平川開塹壘,排空斥堠揚旗旌。
九日登長城關樓賞析
這是一首由修筑長城的將領寫的長城詩。長城關氣勢雄偉,登高遠眺,朔方形勢盡顯眼底。此詩描寫作者重陽節(jié)登上長城關樓時所見的雄闊景色,并以聽到敵軍已撤出黃河以南地區(qū),軍中不用再戒備森嚴的消息,來襯托修筑長城的作用和意義。全詩洋溢著豪邁興奮的感情,這在眾多的長城詩中并不多見。
王瓊在靈州、花馬池等地留下了足跡和詩文,他的詩反映出明代邊防的嚴酷現(xiàn)實和他忠于國事、勤勞為政的可貴精神。
- 白鹽山(白鹽崖高千馀丈,在州城東十七里)卓立群峰外,蟠根積水邊。他皆任厚地,爾獨近高天。白榜千家邑,清秋萬估船。詞人取佳句,刻畫竟誰傳。
- 山園戲書三物群動各矜奪,爾獨聊優(yōu)游。引戲欲出穴,忽縮尋無曲。物質瓜牙利,一飽絢能謀。爾形獨何殊,宜有餒死尤。乃能樂清夜,和我商聲謳。
- 寄呈陽巖與君非復昔年時,我瞎君聾各已衰。螢案頭光何必照,蟻床下斗不須知。嵇康老覺形骸懶,扁鵲亡無耳目醫(yī)。只恐蒲輪催強起,林間未免獨吟詩。
- 畫舫齋畫舫予所喜,云舟不是舟。雅宜風澹蕩,那共水沉浮。荷凈初過雨,竹涼颯似秋。分明太液上,借與米家游。
- 華清懷古吾家居處本關西,舊記遺蹤事不迷。屢過華清無一字,恐人笑我不留題。
- 別殷明府許教門館久踟躕,仲叔懷恩對玉壺。唯有離心欲銷客,空垂雙淚不成珠。
- 重寄盧中丞賤子來還去,何人伴使君。放朝迎晚醉,指路上高云。此夜雁初至,空山雨獨聞。別多頭欲白,惆悵惜余醺。
- 送曾阿宜往戍幾年西戍暫歸田,又向澄江買去船。劍閣山巒雄蔽日,昆明池水闊浮天。故園此際同明月,蠻域明朝隔瘴煙。此去須期剿胡虜,丈夫勛業(yè)在安邊。
- 富陽田家自從喪亂來,懶復治生事。行行過田家,因之動幽意。早稻青已黃,晚稻亦垂穗。霅霅割稻聲,自與割草異。是時秋欲半,蒲柳風日脆。兒臥牛自行,客熟犬不吠。螃蟹出籬間,茅茨臨水際。使吾劣有此,亦足活老稚?;聦W四十年,進退兩不遂。扶犁手尚可,奈無可犁地。
- 陪程元詔文彧李久善游漢州天寧元詔有詩見遺四海豈無兄弟親,氣合行須同父母。相逢坐語忽移時,不覺朝餐輒過午。品評人物妙雌黃,議論邦家人覼縷。危言齰舌久自吞,幽憤填膺欣欲吐。字字珠璣落齒牙,篇篇錦繡裁胸腑。已驚大敵森戈矛,端笑羸師臥旗鼓。憐君風韻過諸王,顧我才情非小杜。何當再訪南歸僧,不恥更問西來祖。欲登塔級挽晴云,更試茶甌潑新乳。平生識面有千百,屈指論心無四五。偶然流水遇知音,為抱焦桐弄宮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