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弓箭沐浴著霞光,寶劍照耀著寒霜。
劍起案列的秋風(fēng),馳馬飛出了咸陽。
國土一角仍淪陷,天子沒有收河湟。
這種情況不改變,不擬回頭望故鄉(xiāng)。
注釋
少年行:古代歌曲名。
走:跑。咸陽:指京城長安。
河湟: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黃河西部,當(dāng)時為異族所占。
少年行四首·其三問答
問:《少年行四首·其三》的作者是誰?
答:少年行四首·其三的作者是令狐楚
問:少年行四首·其三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少年行四首·其三是唐代的作品
問:弓背霞明劍照霜,秋風(fēng)走馬出咸陽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弓背霞明劍照霜,秋風(fēng)走馬出咸陽 出自 唐代令狐楚的《少年行四首·其三》
問:弓背霞明劍照霜,秋風(fēng)走馬出咸陽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弓背霞明劍照霜,秋風(fēng)走馬出咸陽 的下一句是 未收天子河湟地,不擬回頭望故鄉(xiāng)。
問:出自令狐楚的名句有哪些?
答:令狐楚名句大全
少年行四首·其三賞析
洋溢著愛國熱情的小詩,詩中抒發(fā)了詩人以身報國的豪情壯志。詩的前兩句極力渲染了詩人青年時期出征的豪邁氣概。弓箭在霞光中閃耀著光輝,寶劍照耀著寒霜,在凜冽的秋風(fēng)之中,詩人馳出了京城,奔赴為國效力的疆場;這里,詩人的自我形象鮮明,報國的豪情壯志表現(xiàn)得十分充分。這首詩的后兩句,作者用詩的語言表示自己的決心,說只要國家的河追地區(qū)沒有收復(fù),自己就不打算回頭望一望故鄉(xiāng)。這比漢代霍去病“句奴未滅,何以為家”(見《史記·衛(wèi)將軍驃騎列傳》)的話更進了一步。
這首詩先描寫,后抒情,兩者結(jié)合緊密。詩人把雕弓、寶劍、夜光、秋風(fēng),走馬等形象集中起來,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,描寫之中充溢著詩人的報國熱情。抒情時,詩人抓住了對國土喪失的痛惜,直述以國為家,先國后家的決心。這首詩語言簡煉、生動,節(jié)奏感強。
- 七禽詠泥滑滑泥滑滑,泥滑滑,前聲住,后聲發(fā)。不道去年冬沒雪,今年春早已三月。月如金,月如血,大麥小麥盡枯竭。使君祈禱走阡陌,汝切勿啼泥滑滑。
- 寒食東風(fēng)潑火雨新休,舁盡春泥掃雪溝。走馬犢車當(dāng)御路,漢陽公主謝雞球。
- 弈喻予觀弈于友人所,一客數(shù)敗,嗤其失算,輒欲易置之,以為不逮己也。頃之,客請與予對局,予頗易之。甫下數(shù)子,客已得先手。局將半,予思益苦,而客之智尚有余。竟局?jǐn)?shù)之,客勝予十三子,予赧甚,不能出一言。后有招予觀弈者,終日默坐而已?! 〗裰畬W(xué)者,讀古人書,多訾古人之失;與今人居,亦樂稱人失。人固不能無失,然試易地以處,平心而度之,吾果無一失乎?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,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。吾求吾失且不暇,何暇論人哉! 弈之優(yōu)劣有定也,一著之失,人皆見之,雖護前者不能諱也。理之所在,各是其所是,各非其所非,世無孔子,誰能定是非之真?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,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,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,曾觀弈者之不若已!。
- 雪中苦寒戲嘲茸氈帳下玉杯寬,香里吹竹醉里看。風(fēng)雪過門無入處,卻投窮巷覓袁安。
- 端午帖子詞二十首十夫人合五首仙盤冷泛銀河露,紈扇香搖綠蕙風(fēng)。禁掖自應(yīng)無暑氣,瑤臺金闕水精宮。
- 祛惑遇與夜光不肯要,捉得泥丸弄到老。因嗟蜀望無胸懷,至今號作思歸鳥。
- 平綠軒瞰水地仍敞,開窗望不迷。良疇連遠近,秀野混高低。曉起煙千樹,春耕雨一犁。道人深樂此,壞衲且幽棲。
- 算山水繞蒼山固護來,當(dāng)時盤踞實雄才。周郎計策清宵定,曹氏樓船白晝灰。五十八年爭虎視,三千余騎騁龍媒。何如今日家天下,閶闔門臨萬國開。
- 江上江淺晴沙風(fēng),山高細路分。老藤維墮石,遠樹掛殘云。燕雁遙難到,巴鶯暖遂聞。花飛少顏色,委地自紛紛。
- 赴試途中有感驪歌緩緩度離筵,正與親朋話別天。此去但教磨鐵硯,再來唯望插金蓮。即今館閣需才日,是我文章報國年。覽鏡蒼蒼猶未改,不應(yīng)身世久迍邅。
- 清霜數(shù)行淚,豈為故人傾——— 韓元吉挽任諫議詞二首
- 便恁麼散去,諸人未必靈利——— 釋法薰偈頌六十八首
- 劍閣西南遠鳳臺,蜀魂何事此飛來。——— 吳融岐下聞子規(guī)
- 西城九月天隕霜,夜談關(guān)塞評文章——— 蔡肇敬用無咎學(xué)士年兄長韻上呈子方太仆
- 目不信為山河影,耳豈信為天地籟——— 曾豐題吉州聶倅談風(fēng)月軒
- 聞道田家日夜愁,黃云白雪不全收——— 王炎聞田家插秧已畢
- 方隨水向山,肯惜花辭島——— 李端送吉中孚拜官歸楚州
- 前代多名跡,閑人欲遍游——— 翁卷京口即事
- 回轉(zhuǎn)百里間,青山千萬狀。——— 劉長卿奉使新安,自桐廬縣經(jīng)嚴(yán)陵釣臺,宿
- 路分江淼淼,軍動馬蕭蕭——— 劉長卿送徐大夫赴廣州
- 10救出小仙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