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州雜詩二十首
滿目悲生事,因人作遠游。遲回度隴怯,浩蕩及關(guān)愁。
水落魚龍夜,山空鳥鼠秋。西征問烽火,心折此淹留。
秦州山北寺,勝跡隗囂宮。苔蘚山門古,丹青野殿空。
月明垂葉露,云逐渡溪風。清渭無情極,愁時獨向東。
州圖領(lǐng)同谷,驛道出流沙。降虜兼千帳,居人有萬家。
馬驕珠汗落,胡舞白蹄斜。年少臨洮子,西來亦自夸。
鼓角緣邊郡,川原欲夜時。秋聽殷地發(fā),風散入云悲。
抱葉寒蟬靜,歸來獨鳥遲。萬方聲一概,吾道竟何之。
南使宜天馬,由來萬匹強。浮云連陣沒,秋草遍山長。
聞?wù)f真龍種,仍殘老骕骦。哀鳴思戰(zhàn)斗,迥立向蒼蒼。
城上胡笳奏,山邊漢節(jié)歸。防河赴滄海,奉詔發(fā)金微。
士苦形骸黑,旌疏鳥獸稀。那聞往來戍,恨解鄴城圍。
莽莽萬重山,孤城山谷間。無風云出塞,不夜月臨關(guān)。
屬國歸何晚,樓蘭斬未還。煙塵獨長望,衰颯正摧顏。
聞道尋源使,從天此路回。牽牛去幾許,宛馬至今來。
一望幽燕隔,何時郡國開。東征健兒盡,羌笛暮吹哀。
今日明人眼,臨池好驛亭。叢篁低地碧,高柳半天青。
稠疊多幽事,喧呼閱使星。老夫如有此,不異在郊坰。
云氣接昆侖,涔涔塞雨繁。羌童看渭水,使客向河源。
煙火軍中幕,牛羊嶺上村。所居秋草凈,正閉小蓬門。
蕭蕭古塞冷,漠漠秋云低。黃鵠翅垂雨,蒼鷹饑啄泥。
薊門誰自北,漢將獨征西。不意書生耳,臨衰厭鼓鼙。
山頭南郭寺,水號北流泉。老樹空庭得,清渠一邑傳。
秋花危石底,晚景臥鐘邊。俯仰悲身世,溪風為颯然。
傳道東柯谷,深藏數(shù)十家。對門藤蓋瓦,映竹水穿沙。
瘦地翻宜粟,陽坡可種瓜。船人近相報,但恐失桃花。
萬古仇池穴,潛通小有天。神魚人不見,福地語真?zhèn)鳌?/p>
近接西南境,長懷十九泉。何時一茅屋,送老白云邊。
未暇泛滄海,悠悠兵馬間。塞門風落木,客舍雨連山。
阮籍行多興,龐公隱不還。東柯遂疏懶,休鑷鬢毛斑。
東柯好崖谷,不與眾峰群。落日邀雙鳥,晴天養(yǎng)片云。
野人矜險絕,水竹會平分。采藥吾將老,兒童未遣聞。
邊秋陰易久,不復(fù)辨晨光。檐雨亂淋幔,山云低度墻。
鸕鶿窺淺井,蚯蚓上深堂。車馬何蕭索,門前百草長。
地僻秋將盡,山高客未歸。塞云多斷續(xù),邊日少光輝。
警急烽常報,傳聞檄屢飛。西戎外甥國,何得迕天威。
鳳林戈未息,魚海路常難。候火云烽峻,懸軍幕井干。
風連西極動,月過北庭寒。故老思飛將,何時議筑壇。
唐堯真自圣,野老復(fù)何知。曬藥能無婦,應(yīng)門幸有兒。
藏書聞禹穴,讀記憶仇池。為報鴛行舊,鷦鷯在一枝。
翻譯和注釋
其一譯文
關(guān)中大旱,滿眼饑荒令人悲傷,為了投奔他人我才遠游異鄉(xiāng)。
懷著畏懼的心情翻越盤屈的隴坂,攜著浩蕩的愁思抵達隴關(guān)。
夜晚的魚龍川河水淺落,秋天的鳥鼠山一片空蕩冷寂。
西行途中不斷詢問秦州有無戰(zhàn)事,留居此處內(nèi)心傷痛已極。
其一注釋
秦州:今甘肅省天水市。
“滿目”句:史載關(guān)中大旱,斗米七千錢,人相食。
隴:隴山,又名隴坂隴坂九回,不知者七日乃得越。”
關(guān):隴關(guān),又名大震關(guān),形勢險峻。
魚龍:川名,在秦州附近。
鳥鼠:山名,在秦州附近。
“西征”句:時秦州一帶受吐蕃威脅。
其二譯文
秦州城北的寺院,是當年隗囂的宮殿。
古老的山門長滿苔蘚,空寂的野殿中還殘存著當年的壁畫。
月光照亮了葉尖上的垂露,云追逐著渡溪的夜風。
清清的渭水最是無情,在我憂愁時它獨自向東流去。
其二注釋
隗囂宮:在秦州東北山上。
隗囂:東漢初天水成紀(今甘肅秦安)人。新莽末,當?shù)睾缽姄?jù)有天水、武都、金城等郡,自稱西州上將軍。后與漢軍交戰(zhàn)屢敗,憂憤而死。
清渭:指渭水,因水清而稱。渭水發(fā)源于甘肅渭源縣鳥鼠山,東流橫貫渭河平原,經(jīng)長安城北。
其七譯文
渾渾莽莽萬山重疊,孤獨的秦州城處于南北兩山之谷。
地面無風,天云卻飄出塞外,尚未入夜,月亮即已照臨關(guān)隘。
外出的使臣遲遲未能歸來,可能是效法傅介子之壯舉遇到了障礙。
久久地悵望著煙塵彌漫的天邊,衰颯的秋景正在摧殘我的容顏。
其七注釋
孤城”句:秦州處于南北兩山之谷。
“無風”句:秦州位于低谷,故城中人不覺有風,而天風實有之。
“不夜”句:秦州東西皆為谷口,故無山以遮日月。
屬國:即典屬國,秦漢時官名,掌少數(shù)民族事務(wù)。此處指赴吐蕃之使臣。
樓蘭:漢時西域國名。漢昭帝時,樓蘭與匈奴和好,不親漢朝。傅介子至樓蘭,斬其王首。此以樓蘭代指與唐為敵的吐蕃。
其十九譯文
鳳林關(guān)的戰(zhàn)亂還沒有平息,魚海的道路十分險惡行軍艱難。烽火濃煙滾滾沖上九天,像一座座高山的山峰;深入到敵人境內(nèi)的孤國,水井中的水枯干,處境非常困難,朔鳳猛烈,西部邊境也好像被撼動;邊庭寒冷,朦朧的月亮也發(fā)出寒光。老人們思念累立邊功的飛將軍李廣,但何時才能商議筑壇拜將的事呢?
其十九注釋
(1)秦州:今甘肅省天水縣,是唐代西北邊防要地。
(2)鳳林:縣名,今甘肅省臨夏縣附近。
(3)魚海:今寧夏阿拉善額魯特部。
(4)候火:烽火。
(5)懸軍:深入敵境的孤軍。幕井:軍隊用的水井。
(6)北庭:北庭大都護府。
(7)飛將:西漢時飛將軍李廣。
(8)筑壇:指任命將領(lǐng)戍邊。劉邦曾筑壇拜韓信為大將軍,故云。
秦州雜詩二十首問答
問:《秦州雜詩二十首》的作者是誰?
答:秦州雜詩二十首的作者是杜甫
問:秦州雜詩二十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秦州雜詩二十首是唐代的作品
問:秦州雜詩二十首是什么體裁?
答:五律
問:滿目悲生事,因人作遠游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滿目悲生事,因人作遠游 出自 唐代杜甫的《秦州雜詩二十首》
問:滿目悲生事,因人作遠游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滿目悲生事,因人作遠游 的下一句是 遲回度隴怯,浩蕩及關(guān)愁。
問:出自杜甫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杜甫名句大全
秦州雜詩二十首賞析
秦州雜詩二十首》是杜甫到秦州(今甘肅天水)后所作的大型組詩。唐肅宗乾元二年(公元759年)秋天,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(wù),開始了“因人作遠游”的艱苦歷程。他從長安出發(fā),首先到了秦州。在秦州期間,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?shù)厣酱L物,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,統(tǒng)題為“秦州雜詩”。據(jù)末首末二語,可知這組詩是以詩歌來代替書札的,大概是寄給朝廷舊日同僚。
此時是“安史之亂”的第五年,李唐王朝雖已收復(fù),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軍的鐵蹄下呻吟,中原戰(zhàn)火正熾,西北邊境烽煙迭起,關(guān)輔又饑,確實是國不堪國民不聊生。在此時,僅以左拾遺身份任過京官的杜甫,離職攜眷西行,流寓秦州,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,《秦州雜詩二十首》就是其中的優(yōu)秀篇章。
莽莽萬重山, 孤城山谷間。無風云出塞, 不夜月臨關(guān)。
屬國歸何晚? 樓蘭斬未還。煙塵一長望, 衰颯正摧顏。
唐肅宗乾元二年(759)秋天,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(wù),開始了“因人作遠游”的艱苦歷程。他從長安出發(fā),首先到了秦州(今甘肅天水)。在秦州期間,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?shù)厣酱L物,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,統(tǒng)題為《秦州雜詩》。本篇是第七首。
“莽莽萬重山,孤城山谷間?!笔茁?lián)大處落墨,概寫秦州險要的地理形勢。秦州城座落在隴東山地的渭河上游河谷中,北面和東面,是高峻綿延的六盤山和它的支脈隴山,南面和西面,有嶓冢山和鳥鼠山,四周山嶺重迭,群峰環(huán)繞,是當時邊防上的重鎮(zhèn)?!懊А倍?,寫出了山嶺的綿延長大和雄奇莽蒼的氣勢,“萬重”則描繪出它的復(fù)沓和深廣。在“莽莽萬重山”的狹窄山谷間矗立著的一座“孤城”,由于四周環(huán)境的襯托,越發(fā)顯出了它那獨扼咽喉要道的險要地位。同是寫高山孤城,王之渙的《涼州詞》“黃河遠上白云間,一片孤城萬仞山”,雄渾闊大中帶有閑遠的意態(tài),而“莽莽萬重山,孤城山谷間”則隱約透露出一種嚴峻緊張的氣氛。沈德潛說:“起手壁立萬仞”(《唐詩別裁》),這個評語不僅道出了這首詩發(fā)端雄峻的特點,也表達了這兩句詩所給予人的感受。
“無風云出塞,不夜月臨關(guān)?!笔茁?lián)托出雄渾莽蒼的全景,次聯(lián)縮小范圍,專從“孤城”著筆。云動必因風,這是常識;但有時地面無風,高空則風動云移,從地面上的人看來,就有云無風而動的感覺。不夜,就是未入夜。上弦月升起得很早,天還沒有黑就高懸天上,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臨的直接感受。云無風而動,月不夜而臨,一屬于錯覺,一屬于特定時間的景象,孤立地寫它們,幾乎沒有任何意義。但一旦將它們和“關(guān)”、“塞”聯(lián)結(jié)在一起,便立即構(gòu)成奇警的藝術(shù)境界,表達出特有的時代感和詩人的獨特感受。在唐代全盛時期,秦州雖處交通要道,卻不屬邊防前線。安史亂起,吐蕃乘機奪取隴右、河西之地,地處隴東的秦州才成為邊防軍事重鎮(zhèn)。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戰(zhàn)爭烽火氣息的邊城中,即使是本來平常的景物,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蘊含著不平常的氣息。在系心邊防形勢的詩人感覺中,孤城的云,似乎離邊塞特別近,即使無風,也轉(zhuǎn)瞬間就飄出了邊境;孤城的月,也好象特別關(guān)注防關(guān)戍守,還未入夜就早早照臨著險要的雄關(guān)。兩句賦中有興,景中含情,不但警切地表現(xiàn)了邊城特有的緊張警戒氣氛,而且表達了詩人對邊防形勢的深切關(guān)注,正如浦起龍《讀杜心解》所評的那樣:“三、四警絕。一片憂邊心事,隨風飄去,隨月照著矣。”
三、四兩句在景物描寫中已經(jīng)寓含邊愁,因而五六兩句便自然引出對邊事的直接描寫:“屬國歸何晚?樓蘭斬水還。”蘇武出使匈奴,被扣留十九年,歸國后,任典屬國。第五句的“屬國”即“典屬國”之省,指唐朝使節(jié)。大約這時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遲留未歸,故說“屬國歸何晚”。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斬樓蘭王首還闕事,說吐蕃侵擾的威脅未能解除。兩句用典,用賦一事,而用語錯綜,故不覺復(fù)沓,反增感愴。蘇武歸國、傅介子斬樓蘭,都發(fā)生在漢王朝強盛的時代,他們后面有強大的國家實力作后盾,故能取得外交與軍事上的勝利。而現(xiàn)在的唐王朝,已經(jīng)從繁榮昌盛的頂峰上跌落下來,急劇趨于衰落,象蘇武、傅介子那樣的故事已經(jīng)不可能重演了。同樣是用這兩個典故,在盛唐時代,是“單車欲問邊,屬國過居延”(王維《使至塞上》)的高唱,是“黃沙百戰(zhàn)穿金甲,不破樓蘭終不還”(王昌齡《從軍行》)的豪語,而現(xiàn)在,卻只能是“屬國歸何晚?樓蘭斬未還”的深沉慨嘆了。對比之下,不難體味出這一聯(lián)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詩人對于國家衰弱局勢的深切憂慮。
“煙塵一長望,衰颯正摧顏。”遙望關(guān)塞以外,仿佛到處戰(zhàn)塵彌漫,烽煙滾滾,整個西北邊地的局勢,正十分令人憂慮。目接衰颯的邊地景象,聯(lián)想起唐王朝的衰颯趨勢,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額,悵恨不已?!盁焿m”、“衰颯”均從五、六生出。“一”、“正”兩字,開合相應(yīng),顯示出這種衰颯的局勢正在繼續(xù)發(fā)展,而自己為國事憂傷的心情也正未有盡期。全詩地雄奇闊大的境界中寓含著時代的悲涼,表現(xiàn)為一種悲壯的藝術(shù)美。(劉學鍇)
- 老蘇先生挽詞氣得岷峨秀,才推賈馬優(yōu)。未承宣室問,空有茂陵求。玩易窮三圣,論書正九疇。欲知歆向?qū)W,二子繼弓裘。
- 學詩學詩渾似學參禪,幾許搜腸覓句聯(lián)。欲識少陵奇絕處,初無言句與人傳。
- 送琴師毛敏仲北行五里十里亭長短,千帆萬帆船去來。請君收淚向前去,要看幽州金筑臺。
- 端居標簽:思鄉(xiāng)遠書歸夢兩悠悠,只有空床敵素秋。階下青苔與紅樹,雨中寥落月中愁。
- 官田之集翁聘君失期陳伯壽賦詩率爾次韻好水不厭闊,好風不厭涼。況有十頃荷,荷風媚波光。主人昔謂余,此境不可忘。舉觴集群英,期以朝未央。清歡遣絲竹,善謔停優(yōu)倡??烊趑~脫網(wǎng),適比鴛在梁。搴芳衣履濕,飲淥肌骨香。操觚賦相聯(lián),妙續(xù)楚九章??嘁鲏欚囅s,巧詠發(fā)輕簧。常勝或倒戈,突出或擅場?;蛑哦狨?,或抑而載揚。所欠獨巨翁,不使人意強。孱衲爾何為,竭颯立在傍。有間眾稍默談辯忽汪洋。夕風亦損荷,萬事付叵量。
- 月夜金陵懷古標簽:懷古蒼蒼金陵月,空懸帝王州。天文列宿在,霸業(yè)大江流。綠水絕馳道,青松摧古丘。臺傾鳷鵲觀,宮沒鳳凰樓。別殿悲清暑,芳園罷樂游。一聞歌玉樹,蕭瑟后庭秋。
- 鷓鴣天兩兩臺符映昴躔,南薰披拂壽爐煙。寶圖繼統(tǒng)千齡會,金鉉調(diào)元一相賢。蘭玉滿,慶蟬聯(lián)。天教世有魯山川。霞觴更對瑤池,共看蟠桃著子年。
- 鵲橋仙嬌波媚靨,尊前席上,只是尋常梳裹。溫柔伶俐總天然,沒半掏、教人看破。從來可恁,癡迷著相,百計消除不過。煙花不是不曾經(jīng),放不下、唯他一個。
- 湘江亭別程干十年頻望秀而巉,琴筑齊音和阮咸。硯浴珍材躬試墨,畫收名筆旋開緘。長江流自胸襟出,大艑來如首尾銜。分手一言君勿忘,他時容我見千巖。
- 從賈倅乞貓渚宮茅屋住經(jīng)年,墻壁苦遭群鼠穿。旋乞貍奴名去惡,中宵客枕得安眠。攜之俱東泛江水,饜飫魚腥二千里。半途忽作楚人弓,兒女憐渠今未已。昨宵聞?wù)f二車家,花墩五子俱可夸。此詩雖拙勝鹽茶,不問白黑灰貍花。
- 10RPG:R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