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我客游他鄉(xiāng),不期然已到了九月,現(xiàn)在站在這城頭上放眼四望,頓覺景象開闊。
楚山橫亙,聳出地面,漢水水勢浩淼,仿佛與云天相連,轉(zhuǎn)折迂回而去。
冠蓋里已名不副實,不再與現(xiàn)在的情形相稱了;章華臺也只能代稱舊日的臺榭。
習池的風景已與當年不同了,不再有那種清幽之美,歸路所見,滿目塵埃。
注釋
⑴三秋:指九月,即秋天的第三個月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時維九月,序?qū)偃?。?br />⑵楚山:在襄陽西南,即馬鞍山,一名望楚山。
⑶漢水:長江支流。襄陽城正當漢水之曲,故云“接天回”。
⑷冠蓋:里名,據(jù)《襄陽耆舊傳》載,冠蓋里得名于漢宣帝時。因為當時襄陽的卿士、刺史等多至數(shù)十人。冠和蓋都是官宦的標志。
⑸章華:臺名,春秋時期楚靈王所筑。
⑹習池:漢侍中習郁曾在峴山南做養(yǎng)魚池,池中載滿荷花,池邊長堤種竹和長椒,是襄陽名勝,后人稱為習池。
登襄陽城問答
問:《登襄陽城》的作者是誰?
答:登襄陽城的作者是杜審言
問:登襄陽城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登襄陽城是唐代的作品
問:登襄陽城是什么體裁?
答:五律
問:旅客三秋至,層城四望開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旅客三秋至,層城四望開 出自 唐代杜審言的《登襄陽城》
問:旅客三秋至,層城四望開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旅客三秋至,層城四望開 的下一句是 楚山橫地出,漢水接天回。
問:出自杜審言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杜審言名句大全
登襄陽城賞析
首聯(lián)記述詩人在秋高氣爽的九月登臨襄陽城樓的瞬間感受。他縱目四望,心胸豁然開朗,仿佛這壯美的山川景物掃盡了游子心頭的愁云。頷聯(lián)緊接著具體描繪詩人眼前的山川美景,“楚山橫地出,漢水接天回”,楚地山川橫亙,綿延不斷。漢水浩蕩勢如接天,這確是站在城樓上所望到的襄陽山水的獨特景象。那城郊的萬山、千山、峴山等,在城樓上方掃視過去,錯落連綿,如同橫地而臥。漢水寬廣浩淼縈山繞廓,曲折流向東南,仿佛連天紆回。“出”字,“回”字,都是再平常不過動詞,但與“橫地”,“接天”分別組合起來,就產(chǎn)生了奇異的傳神寫照效果,表現(xiàn)出山川的動態(tài)美。那高山流水,巍巍然、湯湯乎于天地之間,一氣直下,不可撼動,不可遏止。胡應麟評這聯(lián)詩說:“閎逸渾雄,少陵家法婉然?!鄙酱ǖ膲延^永恒,使詩人展開了想象的翅膀,聯(lián)想到人生的瞬息即逝,于是頸聯(lián)轉(zhuǎn)入了懷古抒情:“冠蓋非新里,章華即舊臺?!边@里是虛寫,冠蓋里原在峴山南去宜城的路上,章華臺遺址就更遠,不管是在潛江或沙市抑或監(jiān)利,詩人站在襄陽城樓上都是望不見的,所謂“非新里”“即舊臺”,都是詩人想象中的景色?!胺切隆睂凹磁f”,并不覺得重復,反顯出輕巧,句意流轉(zhuǎn)回環(huán),加強了慨嘆的沉重。想當年那修筑章華臺的楚靈王,云集冠蓋里的漢代達官貴人,如今也不過只留下這古跡罷了。榮華富貴豈能久長!詩人胸中的不平之氣,化為了這“身外即浮云”的一聲長嘆。尾聯(lián)以寫景作結(jié)。襄陽是個風物薈萃的地方,而詩人卻獨獨點出“習池風景異”,習家池不僅山清水秀,亭臺樓宇華麗,而且是晉人山簡醉酒的地方,文章家習鑿齒的故居,習鑿齒為人耿直,著有《漢晉春秋》。據(jù)史書記載,“桓溫辟為從事,甚器重之,累遷別駕。溫覬覦非望,著《漢晉春秋》以裁正之。”詩人沒有直接表明自己緬懷前賢,而只寫出習池的風景奇異,因此瞻仰游玩的人眾多。但又沒有直說游人眾多,而是通過描寫“歸路”上塵霧彌漫,襯托出車水馬龍的盛況?!皻w路滿塵埃”句中的“歸”字,用得甚為精當,點明了時間和空間,夕陽西下,游覽了一天的人們踏上了歸程。這五個字的結(jié)句,描繪出一幅清秋黃昏游人倦歸圖,制造了一個迷惘令人惆悵的意境。不難想象,遠役中的詩人煢煢孑立樓頭面對此景,情何以堪。詩人將懷古之慨隱寓景里,思歸之情深蘊境中。
- 送魏四落第還鄉(xiāng)東歸不稱意,客舍戴勝鳴。臘酒飲未盡,春衫縫已成。長安柳枝春欲來,洛陽梨花在前開。魏侯池館今尚在,猶有太師歌舞臺。君家盛德豈徒然,時人注意在吾賢。莫令別后無佳句,只向壚頭空醉眠。
- 澹菴平生只要樂清虛,占斷人間靜處居。古壁空懸三尺劍,幽窗閑卻一床書。遠山喜色日初染,枯木涼聲風自梳。細嚼清閑滋味別,云霞收拾作糧儲。
- 甲戌廷對后到洞霄丙戌假守新安又得寄徑成詩憶昔尋幽興未終,重來洞府訪仙翁。十年塵世身將隱,千年華陽路暗通。山水只如前日好,松杉似與老人同。明朝又入黃塵去,回首青山一夢中。
- 杜工部有同谷七歌其辭高古難及而音節(jié)悲壯可有客有客字晦叔,東皋歲收可饘粥。何為得飽尚多憂,豈是老窮無止足。十日之中九日病,以杖扶行懼顛覆。嗚呼一歌兮意長,風林助我鳴悲商。
- 九日岳陽待黃遂、張渙別君頗已久,離念與時積。楚水空浮煙,江樓望歸客。徘徊正佇想,仿佛如暫覿。心目徒自親,風波尚相隔。青林泊舟處,猿鳥愁孤驛。遙見郭外山,蒼然雨中夕。季鷹久疏曠,叔度早疇昔。反棹來何遲,黃花候君摘。
- 送覃二判官先帝弓劍遠,小臣馀此生。蹉跎病江漢,不復謁承明。餞爾白頭日,永懷丹鳳城。遲遲戀屈宋,渺渺臥荊衡?;陻嗪紧词?,天寒沙水清。肺肝若稍愈,亦上赤霄行。
- 自舉師不克,與二三同志怏怏不平賦此落落南冠且笑歌,肯將壯志竟蹉跎。丈夫不作尋常死,縱死常山舌不磨。
- 山居雜詩九十首北內(nèi)號枯桑,濃寒堅夜凍。關河鳥過少,雪意曉來重。陌上未沾塵,山中已成垅。雝雝南去雁,袖手徒目送。
- 送張先寧覲千里寧親去,青春勝老萊。苦辭留不住,堪送到方回。行色秋仍慘,離聲晚更哀。前程如有信,新雁好憑來。
- 龍女泉錄泉何事迸幽巖,龍女分從萬丈潭。一勺之多龍在否,煩君試向此中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