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每一片飄零的梅花都叫人觸目愁腸,哪堪殘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鋪滿了臺階又堆上了墻頭呢?
飄零的梅花就像匆匆過嶺的遷客,墜落的梅花猶如不得已赴湘的失意文人。
梅花曾經(jīng)是那么多原來美好高潔的花朵,如今卻墜入泥土與莓苔為伍,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梅花,香氣卻經(jīng)久不滅。
春風掌管著對眾花生殺予奪的大權(quán),卻錯誤地忌妒梅花的孤傲高潔,不加扶持,任意摧殘。
注釋
落梅:即掉落的梅花。
砌:臺階。
騷人:泛指憂愁失意的文人、詩人。
謬:不合情理的。
權(quán)柄:猶權(quán)利。
孤高:孤特高潔,孤傲自許。
主張:主宰,作主。
落梅問答
問:《落梅》的作者是誰?
答:落梅的作者是劉克莊
問:落梅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落梅是宋代的作品
問:落梅是什么體裁?
答:七律
問:一片能教一斷腸,可堪平砌更堆墻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一片能教一斷腸,可堪平砌更堆墻 出自 宋代劉克莊的《落梅》
問:一片能教一斷腸,可堪平砌更堆墻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一片能教一斷腸,可堪平砌更堆墻 的下一句是 飄如遷客來過嶺,墜似騷人去赴湘。
問:出自劉克莊的名句有哪些?
答:劉克莊名句大全
落梅賞析
這首詩作于嘉定十三年(1220),時作者閑居在家。本是一首普通的詠物詩,后來卻引出了一場官司。寧宗嘉定末(1224)、理宗寶元初(1225),權(quán)相史彌遠專擅朝政,廢宋寧宗所立的皇太子為濟王,矯詔改立宋理宗,并逼濟王自殺。史彌遠的惡劣行徑遭到了當時朝中正義之士的激烈反對,如真德秀、鄧若水、洪咨夔等人紛紛上書為濟王鳴冤,斥責史彌遠擅權(quán)廢立,一一都遭到貶逐。在朝野一片反對聲中,史彌遠及其爪牙到處尋找證據(jù),網(wǎng)羅罪名,以排斥異己。當時被挖出作為誹謗時政罪證的有陳起的“秋雨梧桐皇子府,春風楊柳相公橋”,曾極《春》詩中的“九十日春晴景少,一千年事亂時多”,以及劉克莊這首《落梅》詩末兩句等。為此陳起被發(fā)配流放,曾極被貶死舂陵。恰巧這年陳起為江湖詩人們編輯刊行大型詩歌叢刊《江湖集》,也因之被毀板,印出的書也被禁毀。當權(quán)者還效法北宋末年的作法,詔禁士大夫作詩。這就是文學史上著名的“江湖詩禍”。案發(fā)時,劉克莊在建陽縣令任上,幸得鄭清之(與史彌遠關(guān)系密切)代為開脫,才免除下獄治罪的處分。但他并未因此脫盡干系,紹定二年(1229),解建陽任赴潮州通判,剛上任即被劾去,究其原因即出于舊事報復(fù)。劉克莊《病后訪梅九絕》其一說:“幸然不識桃和柳,卻被梅花累十年”,至于心理上影響就遠不止十年了,劉克莊在《楊補之墨梅跋》中說:“予少時有《落梅》詩,為李定、舒亶(案:制造‘烏臺詩案’陷害蘇軾的人)輩箋注,幾陷罪苦。后見梅花輒怕,見畫梅花亦怕。”其《賀新郎·宋庵訪梅》一詞也說:“老子平生無他過,為梅花受取風流罪。” 正因《落梅》詩案,他才與梅花結(jié)下了不解之緣,他一生寫了123首詠梅詩,八闕詠梅詞,可謂中國文人中寫梅花最多的詩人。
《落梅》通篇不著一個“梅”字,卻不僅刻畫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際,而且通過對落梅哀婉纏綿的吟嘆,處處透露出詩人的心跡情感。同時,也高度概括了歷史上無數(shù)“遷客”“騷人”顛沛流離的不幸,更道出了當時廣大文士抑塞不平的心聲。但是由此,劉克莊卻落來大麻煩。其中“東風謬掌花權(quán)柄,卻忌孤高不主張”兩句,被言事官(諫官)李知孝等人指控為“訕謗當國”,咬住不放,逐級遞交奏狀。于是,劉克莊獲罪而被罷職,坐廢鄉(xiāng)野長達10年之久……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“落梅詩案”。
嗚呼!“若非一番寒徹骨,哪得梅花撲鼻香”,劉克莊詠梅詩詞之豐無人可及。不啻于斯,他的一生針對南宋“國脈微如縷”的現(xiàn)狀,寫下了大量抒發(fā)感慨的不同題材的詩篇,愛國之心“似放翁”,高潔之志“似稼軒”,其身其品一如梅花。倘若有哪位劇作家把他的事跡搬上舞臺,無需戲說,只要實言,也一定會是一出讓人蕩氣回腸的好戲。劇名可叫做《落梅詩案》。
“退之未離乎儒者,坐井觀天錯議聃(老聃,古代哲學家)”。劉克莊痛恨賣良求榮、追逐奉祿的當事諫官,視其為坐家虎,寧為“后村居士”,始終沒有屈服。相反,從此開始大寫特寫梅花,一發(fā)而不可收,先后寫了一百三十余首詠梅詩詞?!皦舻靡蛱覕?shù)左遷,長源為柳忤當權(quán)。幸然不識桃與柳,卻被梅花誤十年”(《病后訪梅九絕》),“……老子平生無他過,為梅花受取風流罪”(《賀新郎·宋庵訪梅》)等詠梅詩作,都表露了他強烈的憤懣之情。劉克莊無怨無悔,雖然在后來的十年間生活頗為艱難,卻有著“風流”的好心態(tài),通過不失操守的努力,逐步改變自己命運,遂活到了82歲高齡。
- 小疾治藥偶書揠苗農(nóng)害稼,過劑藥傷人。此理君能造,無為萬物春。
- 寄俞太中山人相訪住三年,初終道一般,知心於我異,屈指似君難。有物皆同詠,無書不共看。草堂今獨處,寧免動長嘆。
- 送陸鴻漸赴越行隨新樹深,夢隔重江遠。迢遞風日間,蒼茫洲渚晚。
- 蘭溪解舟四首兩岸千千萬萬峰,看來冷白復(fù)寒紅。人言雪嶺非銀嶺,三日晴光曬不融。
- 再次贈張學錄韻十詩杜陵深堂奧,無己掉臂入。裔孫漫睎驥,槃姍取拾級。
- 高陽臺(壽毛荷塘)風裊垂楊,雪銷蕙草,何如清潤潘郎。風月襟懷,揮豪倚馬成章。仙都觀里桃千樹,映曲塵、十里荷塘。未歸來,應(yīng)戀花洲,醉玉吟香。東風晴晝濃如酒,正十分皓月,一半春光。燕子重來,明朝傳夢西窗。朝寒幾暖金爐燼,料洞天、日月偏長。杏園詩,應(yīng)待先題,嘶馬平康。
- 遺畫工詩握手不能別,撫膺聊自傷。痛矣時陰短,悲哉泉路長。松林驚野吹,荒隧落寒霜。言離何以贈,留心內(nèi)典章。
- 寄賈島浪仙悄悄掩門扉,窮窘自維縶。世途已昧履,生計復(fù)乖緝。疏我非常性,端峭爾孤立。往還縱云久,貧蹇豈自習。所居率荒野,寧似在京邑。院落夕彌空,蟲聲雁相及。衣巾半僧施,蔬藥常自拾。凜凜寢席單,翳翳灶煙濕。頹籬里人度,敗壁鄰燈入。曉思已暫舒,暮愁還更集。風凄林葉萎,苔糝行徑澀。海嶠誓同歸,橡栗充朝給。
- 南源廟乾坤何處不披圖,覓勝誰從此地過。三相神功垂舜治,千秋廟貌壯勾湖。衢通瑞象無塵境,山隔眠牛有坦途。伏臘歲時同到此,祠前瞻拜一諠呼。
- 宿隆平精舍萬木羅青蓋,雙峰敞翠屏。風埃愁客路,鐘鼓喜禪扃。下馬穿蒙密,隨僧入杳冥。俗襟如見濯,試為瀉銅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