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釋
全唐詩:卷294_35
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問答
問:《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》的作者是誰?
答: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的作者是崔峒
問: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是唐代的作品
問: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是什么體裁?
答:七律
問:數(shù)年湖上謝浮名,竹杖紗巾遂性情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數(shù)年湖上謝浮名,竹杖紗巾遂性情 出自 唐代崔峒的《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》
問:數(shù)年湖上謝浮名,竹杖紗巾遂性情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數(shù)年湖上謝浮名,竹杖紗巾遂性情 的下一句是 云外有時逢寺宿,日西無事傍江行。
問:出自崔峒的名句有哪些?
答:崔峒名句大全
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賞析
“數(shù)年湖上謝浮名,竹杖紗巾遂稱情。”據(jù)《唐詩紀事》及崔峒朋友們的詩文記載,崔曾登進士第,大歷中任拾遺、補闕等職,后因事貶為潞府(治所在今山西襄垣縣北)功曹,終被貶于州刺史,卒于貞元中期。從詩的作年和詩中語氣來考察,這首詩可能即作于潞府功曹任上。功曹屬于閑官,且詩人所居之地又遠離朝廷,因而詩的上句說數(shù)年來漂泊江湖,摒棄做官的虛名,下句“竹杖紗巾”,是隱者裝束,意思說自己逍遙自在地生活,大遂平生之愿。金圣嘆批曰:“‘遂’字妙!妙!言亦既寬然有余,更無欠缺也。不知何一日何一故又要獻書,遂又生出無數(shù)不稱情”(《金圣嘆選批唐詩》卷之四上)以“遂”字為中心解這兩句詩,一語中地。下一聯(lián)具體描寫瀟灑的生活:“云外有時逢寺宿,日西無事傍江行?!霸仆狻保粗甘浪字?,宦海之外,此指詩人現(xiàn)居的閑散之地,此聯(lián)詩人自述一切率意而為,有時逢寺即宿,有時日落西山,無事時沿江漫行。這兩句頗似司空曙《江村即事》中“釣罷歸來不系船,江村月落正堪眠”一聯(lián)的意趣。
頸聯(lián)歸結到寄韋李本意?!疤諠摽h里看花發(fā),庾亮樓中對月明?!鄙暇涮諠撝咐蠲鞲赵鵀榕頋闪?,故以陶比李,下句庾亮指韋應物。陶淵明既為“古今隱逸詩人之宗”,李又是崔峒友人,從那首《贈同官李明府》中“流水聲中視公事,寒山影里見人家”的句子,可以看出李明府也是一位胸懷磊落的人物;庾亮為晉朝太尉,《晉書》卷七十三載:亮都督江荊六州軍事,鎮(zhèn)武昌?!爸T佐吏殷浩之徒,乘秋夜共登南樓,亮至,將起避,亮徐曰:‘諸君少住,老子于此興復不淺’。便據(jù)胡床嘯詠,其坦率多類此。”“樓中對月”疑寫此事。韋應物為大歷、貞元間著名山水詩人,性格清雅閑靜,詩風恬淡,亦非追求功名利祿者。崔峒以兩位清雅疏放的古人,比喻兩位同樣雅潔的今人,說他們做官,不說政績怎樣,而說看花、對月,這樣寫主要是對他們“吏隱”生活的向往,同時稍露自傷不遇之情。
“誰念獻書來萬里,君王深在九重城?!蔽猜?lián)轉入滿腹牢騷不平,詩人向兩位朋友訴苦:我不遠萬里,到京城獻書,誰知“君之門兮九重”,一片赤誠,難以上達天聽,不為君知。這兩句并不是“悔獻書”,他對獻書毫不悔恨,只是怨自己運氣不好,怨君王深居禁中,不能賞識自己的才干,使得他不能象韋蘇州和李明府那樣,既能當官,又過著“瀟灑送日月”的生活。“十才子”詩中常交織著“仕”與“隱”的矛盾。他們都是中下層知識分子,對他們來說,最愜意的莫過于“陶潛縣里看花發(fā),庾亮樓中對月明”這樣吏、隱兩全的生活,崔峒因未得到這種“待遇”而產(chǎn)生怨恨,不過,他的“怨”,是“怨而不怒”,合乎中庸之道的。崔峒的友人王烈有一首《酬崔峒》詩,對他的矛盾心理寫得很形象具體:“狥旬世甘長往,逢時忝一官。欲朝青瑣去,羞向白云看。榮寵無心易,艱??构?jié)難”。
崔峒的詩全國僅存一卷,唐人高仲武《中興間氣集》被選錄了崔詩九首,并評價云:“崔拾遺,文彩炳然,意思方雅。”這首詩,意象高華,投贈之意,怨憤之情,出以雅正之筆,為崔詩中的佳作。
- 念奴嬌緊頭龜上立,問龜如何、猶向清溪盤礴。應為春防須熟局,且借輕裘彈壓。野聚晴炊,煙波暖唱,盡出江南北。從容歸袞,三年功滿棋柝。真?zhèn)€福比南山,誰無富貴,無此團圞樂。錦瑟瑤龜清對處,青紫諸郎參錯。楚楚孫枝,溫溫婿玉,龜幕歡聲拍。摳衣小子,壽公也趁龜鶴。
- 夢月落燈前閉北堂,神魂交入杳冥鄉(xiāng)。文通毫管醒來異,武帝蘅蕪覺后香。傅說已征賢可輔,周公不見恨何長。生松十八年方應,通塞人間豈合忙。
- 有感堅辭羽葆與吹鐃,翻向天涯困系匏。故老未曾忘炙背,何人終擬問苞茅?融風漸暖將回雁,滫水猶腥近斬蛟。萬里關山如咫尺,女床唯待鳳歸巢。
- 尉遲杯(夾鐘商,俗名雙調賦楊公小蓬萊)垂楊徑。洞鑰啟,時見流鶯迎。涓涓暗谷流紅,應有緗桃千頃。臨池笑靨,春色滿、銅華弄妝影。記年時、試酒湖陰,褪花曾采新杏。蛛窗繡網(wǎng)玄經(jīng),才石硯開奩,雨潤云凝。小小蓬萊香一掬,愁不到、朱嬌翠靚。清尊伴、人間永日,斷琴和、棋聲竹露冷。笑從前、醉臥紅塵,不知仙在人境。
- 題伍彬屋壁圓塘綠水平,魚躍紫莼生。要路貧無力,深村老退耕。犢隨原草遠,蛙傍塹籬鳴。撥棹茶川去,初逢谷雨晴。
- 張推上巳出郊尋花送至詩軸次韻重三投曉出郊坰,躍馬歸來趁晚晴。筆卷云煙歸賦詠,軸聯(lián)珠玉斗晶明。我從多病三春里,轉覺浮生萬事輕。夜半惟歌盤谷序,肯如仲叔請繁纓。
- 芳草曲蜀山深處逢孤驛,缺甃頹垣芳草碧。家在江南妻子病,離鄉(xiāng)半歲無消息。長安城門西去路,細靄斜陽芳草暮。尊前一曲渭城歌,馬蹄萬里交河戍。人生誤計覓封侯,芳草愁人春復秋。只愿東行至滄海,路窮草斷始無愁。
- 八詠新樓翚飛高插女星光,可是溪山屬沈郎。眼力拓開千里遠,樓身抬起一尋強。爭觀王謝新題壯,不數(shù)齊梁舊事荒。誰識倚闌真樂處,清風明月浪篇章。
- 西泠橋題畫多寶峰頭石欲摧,西泠橋邊樹不開。輕煙薄霧斜陽下,曾泛扁舟小筑來。
- 好事近(代人書扇)晚起倦梳妝,斜壓翠鬟云鬢。手捻花枝輒笑,問青鸞音信。繡簾慵卷玉鉤垂,風篁奏余韻。燈火黃昏院落,報雕鞍人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