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日落烏棲時分,姑蘇臺上吳宮的輪廓和宮中美人西施醉態(tài)朦朧。
輕峰曼舞,朱顏微酡,吳王的享樂還正處在興奮之中,卻忽然發(fā)現(xiàn)西邊的山峰已經(jīng)吞沒了半輪紅日,暮色就要降臨了。
吳王與西施尋歡作樂已慢慢進入尾聲。銅壺漏水越來越多,《箭的刻度也隨之越來越上升,一輪秋月越過長空,天色已近黎明。
注釋
烏棲曲:樂府《清商曲辭》西曲峰調(diào)名。
姑蘇臺:在吳縣西三十里姑蘇山上,為吳王夫差所筑,上建春宵宮,為長夜之飲。又作天池,池中造青龍舟,盛陳音樂,日與西施為水嬉(見《述異記》)?!盀鯒珪r”,烏鴉停宿的時候,指黃昏。
吳王:即吳王夫差。夫差敗越國,納越國美女西施,為筑姑蘇臺。姑蘇臺舊址在今江蘇蘇州,據(jù)《述異記》,臺周環(huán)詰屈,橫亙五里,崇飾土木,殫耗人力,三年乃成。內(nèi)充宮妓千人,又別立春宵宮,造千石酒月,作大池,池中造青龍舟、陳妓樂,吳王日與西施為長夜歡。
吳峰楚舞:吳楚兩國的峰舞?!扒嗌接暟脒吶铡?,寫太陽將落山時的景象。
《箭金壺:指刻漏,為古代計時工具。其制,用銅壺盛水,水下漏。水中置刻有度數(shù)箭一枝,視水面下降情況確定時履。
秋月墜江波:黎明時的景象?!皷|方漸高”,東方的太陽漸漸升起。
烏棲曲問答
問:《烏棲曲》的作者是誰?
答:烏棲曲的作者是李白
問:烏棲曲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烏棲曲是唐代的作品
問:烏棲曲是什么體裁?
答:樂府
問:姑蘇臺上烏棲時,吳王宮里醉西施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姑蘇臺上烏棲時,吳王宮里醉西施 出自 唐代李白的《烏棲曲》
問:姑蘇臺上烏棲時,吳王宮里醉西施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姑蘇臺上烏棲時,吳王宮里醉西施 的下一句是 吳歌楚舞歡未畢,青山欲銜半邊日。
問: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李白名句大全
烏棲曲賞析
銀箭金壺:指金壺丁丁。
樂:指爾。
《烏棲曲》是樂府《清商曲辭·西曲歌》舊題?,F(xiàn)存南朝梁簡文帝、徐陵等人的古題,內(nèi)容大都比較靡艷,形式則均為七言四句,兩句換韻。李白此篇,不但內(nèi)容從舊題的歌詠艷情轉(zhuǎn)為諷刺宮廷淫靡生活,形式上也作了大膽的創(chuàng)新。
相傳吳王夫差耗費大量人力物力,用三年時間,筑成橫亙五里的姑蘇臺(舊址在今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),上建春宵宮,與寵妃西施在宮中為長夜之飲。詩的開頭兩句,不去具體描繪吳宮的豪華和宮廷生活的淫靡,而是以洗煉而富于含蘊的筆法,勾畫出日落烏棲時分姑蘇臺上吳宮的輪廓和宮中美人西施醉態(tài)朦朧的剪影?!盀鯒珪r”,照應題面,又點明時間。詩人將吳宮設置在昏林暮鴉的背景中,無形中使“烏棲時”帶上某種象征色彩,使人們隱約感受到包圍著吳宮的幽暗氣氛,聯(lián)想到吳國日暮黃昏的沒落趨勢。而這種環(huán)境氣氛,又正與“吳王宮里醉西施”的縱情享樂情景形成鮮明對照,暗含樂極悲生的意蘊。這層象外之意,貫串全篇,但表現(xiàn)得非常隱微含蓄。
“吳歌楚舞歡未畢,青山欲銜半邊日?!睂菍m歌舞,只虛提一筆,著重寫宴樂過程中時間的流逝。沉醉在狂歡極樂中的人,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。輕歌曼舞,朱顏微酡,享樂還正處在高潮之中,卻忽然意外地發(fā)現(xiàn),西邊的山峰已經(jīng)吞沒了半輪紅日,暮色就要降臨了?!拔础弊帧坝弊?,緊相呼應,微妙而傳神地表現(xiàn)出吳王那種惋惜、遺憾的心理。而落日銜山的景象,又和第二句中的“烏棲時”一樣,隱約透出時代沒落的面影,使得“歡未畢”而時已暮的描寫,帶上了為樂難久的不祥暗示。
“銀箭金壺漏水多,起看秋月墜江波。”續(xù)寫吳宮荒淫之夜。宮體詩的作者往往熱中于展覽豪華頹靡的生活,李白卻巧妙地從側面淡淡著筆?!般y箭金壺”,指宮中計時的銅壺滴漏。銅壺漏水越來越多,銀箭的刻度也隨之越來越上升,暗示著漫長的秋夜?jié)u次消逝,而這一夜間吳王、西施尋歡作樂的情景便統(tǒng)統(tǒng)隱入幕后。一輪秋月,在時間的默默流逝中越過長空,此刻已經(jīng)逐漸黯淡,墜入江波,天色已近黎明。這里在景物描寫中夾入“起看”二字,不但點醒景物所組成的環(huán)境后面有人的活動,暗示靜謐皎潔的秋夜中隱藏著淫穢丑惡,而且揭示出享樂者的心理。他們總是感到享樂的時間太短,晝則望長繩系日,夜則盼月駐中天,因此當他“起看秋月墜江波”時,內(nèi)心不免浮動著難以名狀的悵恨和無可奈何的悲哀。這正是末代統(tǒng)治者所特具的頹廢心理。“秋月墜江波”的悲涼寂寥意象,又與上面的日落烏棲景象相應,使?jié)B透在全詩中的悲涼氣氛在回環(huán)往復中變得越來越濃重了。
詩人諷刺的筆鋒并不就此停住,他有意突破《烏棲曲》舊題偶句收結的格式,變偶為奇,給這首詩安上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尾:“東方漸高奈樂何!”“高”是“皜”的假借字。東方已經(jīng)發(fā)白,天就要亮了,尋歡作樂難道還能再繼續(xù)下去嗎?這孤零零的一句,既象是恨長夜之短的吳王所發(fā)出的歡樂難繼、好夢不長的嘆喟,又象是詩人對沉溺不醒的吳王敲響的警鐘。詩就在這冷冷的一問中陡然收煞,特別引人注目,發(fā)人深省。
這首詩在構思上有顯著的特點,即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,寫出吳宮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,又自暮達旦的過程。詩人對這一過程中的種種場景,并不作具體描繪渲染,而是緊扣時間的推移、景物的變換,來暗示吳宮荒淫的晝夜相繼,來揭示吳王的醉生夢死,并通過寒林棲鴉、落日銜山、秋月墜江等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景物隱寓荒淫縱欲者的悲劇結局。通篇純用客觀敘寫,不下一句貶辭,而諷刺的筆鋒卻尖銳、冷峻,深深刺入對象的精神與靈魂。《唐宋詩醇》評此詩說:“樂極生悲之意寫得微婉,未幾而麋鹿游于姑蘇矣。全不說破,可謂寄興深微者?!┚Y一單句,有不盡之妙。”這是頗能抓住本篇特點的評論。
李白的七言古詩和歌行,一般都寫得雄奇奔放,恣肆淋漓,這首《烏棲曲》卻偏于收斂含蓄,深婉隱微,成為他七古中的別調(diào)。前人或以為它是借吳宮荒淫來托諷唐玄宗的沉湎聲色,迷戀楊妃,這是可能的。玄宗早期勵精圖治,后期荒淫廢政,和夫差先發(fā)憤圖強,振吳敗越,后沉湎聲色,反致覆亡有相似之處。據(jù)唐孟棨《本事詩》記載,李白初至長安,賀知章見其《烏棲曲》,嘆賞苦吟,說:“此詩可以泣鬼神矣?!笨磥碣R知章的“泣鬼神”之評,也不單純是從藝術角度著眼的。
(劉學鍇)
- 鷓鴣天 夏弄舌閑禽向郁林。滌蒸散發(fā)趁松陰。清風習習來冰簟,陶寫真情取次吟。天似水,柳如金?;鹪漂B翠出遙岑。危樓安枕王孫趣,靜室忘機逸士
- 白露清蟬暫休響,豐露還移色。金飆爽晨華,玉壺增夜刻。已低疏螢焰,稍減哀蟬力。迎社促燕心,助風勞雁翼。一悲紈扇情,再想清淺憶。高高拜月歸,軋軋?zhí)魺艨?。盈盈玉盤淚,何處無消息。
- 詩一首霜風獵獵催寒冬,諸君馬首將欲東。出門浩氣如長虹,舉手欲掛扶桑弓。君家渭陽蓋世功,黃沙萬里歸兵戎。牙旗金甲照天紅,江南草木皆春風。黃金筑臺高巃嵷,三千珠履夸豪雄。君今聯(lián)轡登仙篷,綠水依依泛芙蓉。貂蟬出自兜鍪中,蝟鋒螳斧一掃空。我忝吳下舊阿蒙,鐵硯磨盡平生工。於山未見泰華峰,於人未見歐陽公。借君談天薦口為先容,他日四方上下追逐如云龍。
- 又漁父詞二首白水塘邊白鷺飛,龍湫山下鯽魚肥。欹雨笠,著云衣。
- 戲作鮰魚一絕粉紅石首仍無骨,雪白河豚不藥人。寄語天公與河伯,何妨乞與水精鱗。
- 送蔡君知入蜀二首金陵已去國,銅梁忽背飛。失路遠相送,他鄉(xiāng)何日歸。靈關九折險,蜀道二星遙。乘槎若有便,希泛廣陵潮。
- 體中不佳偶書生平人比似維摩,試比尪孱不啻過。舊摘衰髯今雪遍,頻揩病眼轉(zhuǎn)花多。從來世味聊復爾,此去官身如老何。收拾頹齡加藥餌,尚堪風月對婆娑。
- 芰荷香智夫醉凝眸。正行云遮斷,澄練江頭。皓月今宵何處,不管中秋。朱闌倚遍,又微雨、催下危樓。秋風空響更籌。不將好夢,吹過南州。浮遠軒窗異日到,山空云凈,江遠天浮。別去客懷,無賴準擬開愁。冰輪好在,解隨我、天際歸舟。何須舞袂歌喉。一觴一詠,談笑風流。
- 嘉禾頌七章章四句中和既時,重穎既垂。自響其本,豈不爾思。
- 寄周宗圣我心如有失,曾未識南園。幾見間花落,頻將好夢原。時賢我厚祿,君子尚衡門。詩卷逢僧寄,長吟落照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