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釋
中華:指中原地區(qū)。
送渤海王子歸本國問答
問:《送渤海王子歸本國》的作者是誰?
答:送渤海王子歸本國的作者是溫庭筠
問:送渤海王子歸本國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送渤海王子歸本國是唐代的作品
問:送渤海王子歸本國是什么體裁?
答:五律
問:疆理雖重海,車書本一家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疆理雖重海,車書本一家 出自 唐代溫庭筠的《送渤海王子歸本國》
問:疆理雖重海,車書本一家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疆理雖重海,車書本一家 的下一句是 盛勛歸舊國,佳句在中華。
問:出自溫庭筠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溫庭筠名句大全
送渤海王子歸本國賞析
詩開篇就說,雖然內(nèi)地與邊疆相隔甚遠,但唐朝與渤海在文化上屬于“一家”。這指出了雙方文化上的一致性。既然文化“本一家”,那么,雙方就不會因為地域不同而影響精神上的聯(lián)系。首聯(lián)是臨別時的勸慰,也表達出雙方間的厚誼深情,特別是唐人對東北邊疆渤海人的情誼。頷聯(lián)是對王子文化素養(yǎng)的贊譽。王子勤奮學(xué)習(xí),如今博學(xué)多才,載譽而歸,值得慶賀;王子美妙的文章、詩句都留在中國,為人傳誦,這又是值得稱道與感謝的。頸、尾聯(lián)兩聯(lián)詩筆折轉(zhuǎn),想象王子歸途情況及歸國后對長安內(nèi)地的思念。越過赤嶺界碑,順著東流江水,王子揚帆直進,向朝霞曙光出現(xiàn)的東方故國駛?cè)?。“曙霞”暗含著對“海東盛國”的贊美。王子到達本國后,追憶在長安時的美好生活,定然會回首遙望,可那時已天遙地遠,各在一方了。尾聯(lián)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,于此可見篇首的勸慰,不僅含有王子的眷戀惜別之情,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強作笑容的離愁別緒。
此詩語言清淺樸素,感情色彩濃郁,是一首較好的贈別詩。作為我國各族人民之間親密交往的歷史記載,此詩更有其獨特價值。尤其是這首反映了一個重要史實:當(dāng)時渤海國重視學(xué)習(xí)、吸取中原文化,以至于中原文化滲透融合進渤海文化的各個方面。
- 衡山道中遇雪四首急雪幾欲塞路,奔流更逢絕杭。慘慘不堪龜折,踆踆況度羊腸。
- 過分水嶺即事次韻積陰頗愁寂,一笑晚風(fēng)生。豪爽傳詩韻,清真破欲醒。層巒思就隱,大壑戒趨程。芳草無人種,連天只麼青。
- 齊天樂綠蔭初蔽林塘路,凄凄乍流清韻。倦咽高槐,驚嘶別柳,還憶當(dāng)曾聽。西窗夢醒。嘆弦絕重調(diào),珥空難整。綽約冰綃,夜深誰念露華冷。不知身世易老,一聲聲斷續(xù),頻報秋信。墜葉山明,疏枝月小,惆悵齊姬薄幸。馀音未盡。早枯翼飛仙,暗嗟殘景。見洗冰奩,怕翻雙翠鬢。
- 霜天欲吹霜不作難,連霄也費許多寒。新裝瓊甲為蔬甲,仍化朱欄作玉欄。
- 左遷至藍關(guān)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貶潮州路八千。欲為圣明除弊事,肯將衰朽惜殘年!云橫秦嶺家何在?雪擁藍關(guān)馬不前。知汝遠來應(yīng)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邊。(版本一)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貶潮陽路八千。本為圣朝除弊政,敢將衰朽惜殘年。云橫秦嶺家何在?雪擁藍關(guān)馬不前。知汝遠來應(yīng)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邊。(版本二)
- 李頎秀才善畫山以兩軸見寄仍有詩次韻答之平生自是個中人,欲向漁舟便寫真。詩句對君難出手,云泉勸我早抽身。年來白發(fā)驚秋速,長恐青山與世新。從此北歸休悵望,囊中收得武林春。
- 減字木蘭花燭花呈燦。瑞氣滿筵春欲爛。月色中宵。疑是階前雪未消。騷人詞客?;陻嘞灻废阋鸭Ul更情關(guān)。一點新愁入遠山。
- 書瘦巖僧詩卷后泛湘游岳慣風(fēng)寒,怯掛田文半臂衫。葉出煙云冰雪句,山肩莫怪瘦巖巖。
- 僧院牡丹琉璃地上開紅艷,碧落天頭散曉霞。應(yīng)是向西無地種,不然爭肯重蓮花。
- 老興行慈云醉中梅花斕斑春漸芳,山弄晴色溪生光。筍擔(dān)自隨信老步,一步一佇春意長。路逢鄰叟笑謂我,須鬢皓矣腳尚強。及今行樂刻當(dāng)歲,莫學(xué)癡人無知死亦忙。味哉此語舉手謝,乘興迤邐入寶坊。住山老子拍手喜,翠微搖曳白鳥翔。本來未有十日別,已似故知久別遇他鄉(xiāng)。坐我以蒲團疊膝之榻,薰我以柏鼎醒心之香。飽我以銀絲之餅長菜之饌,瀹我以石花之水申椒之湯。世方慕羨黃粱枕,誰顧蕭颯芙蓉裳。獨如羊棗昌歜嗜,要與古柏寒松蒼??傻奚O律鲪?,已是十年方外通肝腸。疇昔盡隨電光一抹過,方來能有日晷幾寸量。劃然長嘯出門去,弟遵吾前子扶傍。慈云信美非吾□,歸與歸與仰面天茫茫。
- 故應(yīng)容我輩,清坐時閉目——— 蘇軾葉教授和溽字韻詩,復(fù)次韻為戲,記龍井之游
- 嘉肴不嘗,旨酒停杯。——— 曹丕秋胡行
- 蒲澗廣南節(jié),熊車城外游——— 曾豐七月二十五日為廣州蒲澗節(jié)鞏帥相招坐上默營
- 萬里瑤臺終一到,想玉奴、不負(fù)東昏約——— 俞國寶賀新涼(梅)
- 盡道黔南,去天尺五,望極神州,萬里煙水——— 黃庭堅醉蓬萊
- 喬木人誰在,鱸魚我未還——— 徐鉉送凈道人
- 懷此頗有年,今日從茲役。——— 陶淵明移居
- 旁招俊乂第一義,理亂之機戒履霜——— 度正遂茶使趙伯川赴闕
- 年來私自問,何故不歸京。——— 白居易自問
- 上陽人,紅顏闇老白發(fā)新——— 白居易上陽白發(fā)人-愍怨曠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