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
化為兩鳥鳴相酬,一鳴一止三千秋。
開元有道為少留,縻之不可矧肯求。
西望太白橫峨岷,眼高四??諢o人。
大兒汾陽中令君,小兒天臺(tái)坐忘真。
生年不知高將軍,手污吾足乃敢瞋。
作詩一笑君應(yīng)聞。
翻譯和注釋
譯文
古來多少才俊之士都已湮沒,人間的李白并非神仙謫降,而是神仙偶爾游歷來到凡間。他遨游天地,放縱八極,
那小小的九州大地在他看來過于褊狹。
他和杜甫化作天外飛鳥,互相酬唱結(jié)成的友誼傳為佳話。不知要幾千年才出現(xiàn)一個(gè)李白、一個(gè)杜甫。
以為開元皇帝是有道明君,才來此稍事勾留;想籠絡(luò)他多留些時(shí)日尚且不可,他難道還肯去乞求什么嗎?
向西望去,太白山絕斷了峨眉山,而他眼高絕頂,雄視四海。
視天下無人,只和郭子儀、司馬子微交好。
并說:“我平生不認(rèn)識(shí)高將軍,他為我脫靴,手污了我的腳,對我懷恨在心?!?br />作詩已罷,付之一笑,你應(yīng)該是聽到的吧。
注釋
丹元子:道士姚丹元。
真:畫像。
天人:詩里借指古代才俊之士。
漚:浸,泡。
謫仙:指李白。
“麾斥”句:謂縱游宇宙而以九州為狹小?!肚f子·田子方》:“夫至人者,上窺青天,下潛黃泉,揮斥八極,神氣不變?!摈獬?,即揮斥,放縱,奔放。八極,最邊遠(yuǎn)之處。隘九州,以九州為隘。隘,狹小。
“化為”二句:韓愈《雙鳥詩》:“雙鳥海外來,飛飛到中州。一鳥落城市,一鳥巢巖幽。不得相伴鳴,爾來三千秋。”“天公怪兩鳥,各提一處囚”,“還當(dāng)三千秋,更起鳴相酬?!表n愈此詩有指李杜、韓孟、佛老三說,蘇軾采取前一說,以兩鳥比李杜,并說后世難以為繼。
開元:唐玄宗年號(hào)(713—741年),借指玄宗。少:稍。
縻(mí):籠絡(luò),羈留。矧(shěn):況且。
“西望”句:李白《蜀道難》:“西當(dāng)太白有鳥道,可以橫絕峨眉巔。”太白,太白山,在陜西郿縣東南。岷山,在四川松潘縣北。峨眉,在眉山縣南。岷山一支脈與峨眉山相連,故連稱峨岷或岷峨。
“大兒”二句:《后漢書·禰衡傳》謂禰衡高傲,目中無人,“常稱曰:‘大兒孔文舉,小兒楊祖德。余子碌碌,莫足數(shù)也?!边撽栔辛罹?,郭子儀,曾封汾陽王,任中書令。《李翰林別集傳》謂:“白嘗有知鑒,客并州,識(shí)汾陽王郭子儀于行伍間,為脫其刑責(zé)而獎(jiǎng)重之。及翰林坐永王之事,汾陽功成,請以官爵贖翰林,上許之,因而免誅?!毙禾炫_(tái),謂司馬子微,李白《大鵬賦序》:“余昔于江陵見天臺(tái)司馬子微。謂余有仙風(fēng)道骨,可與神游八極之表。”司馬子微寫過《坐忘論》有“坐忘安心之法,略成七條,以為修道階次”句。坐忘身,一作“坐忘真”。
“平生”二句:《新唐書·李白傳》:“白嘗侍帝,醉,使高力士脫靴,力士素貴,恥之,摘其詩以邀楊貴。帝欲官白,妃輒沮止?!ぁぁぁぁぁ┣筮€山,帝賜金放還?!鄙剑槐咀鳌捌缴?,不識(shí),一作“不知”。高將軍,高力士,曾任右監(jiān)門衛(wèi)將軍、驃騎大將軍,專擅朝政,“帝或不名而呼將軍?!编粒╟hēn),怒。一作“瞋”?!安_”、“嗔”原本可通用,皆為發(fā)怒的意思。但“瞋”又可作“瞠目”講,兼有瞪目之態(tài)和憤怒之情,則更可取。
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問答
問:《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》的作者是誰?
答: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的作者是蘇軾
問: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是哪個(gè)朝代的詩文?
答: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是宋代的作品
問:天人幾何同一漚,謫仙非謫乃其游,麾斥八極隘九州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天人幾何同一漚,謫仙非謫乃其游,麾斥八極隘九州 出自 宋代蘇軾的《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》
問:天人幾何同一漚,謫仙非謫乃其游,麾斥八極隘九州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天人幾何同一漚,謫仙非謫乃其游,麾斥八極隘九州 的下一句是 化為兩鳥鳴相酬,一鳴一止三千秋。
問: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?
答:蘇軾名句大全
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賞析
這首詩作于宋哲宗元祐八年(1093年),九月高太后死,哲宗親政,重新起用新黨人物,貶斥元祐諸臣,蘇軾被命知定州。詩人離京赴任本當(dāng)上殿面辭,哲宗卻拒絕召見。政治生涯中的大起大落、忽起忽落,使蘇軾在看到丹元子出示的李白畫像時(shí),產(chǎn)生了異代知己的親切感,因而作此詩贊頌李白,并借以自明心志。
- 新構(gòu)亭臺(tái),示諸弟侄平臺(tái)高數(shù)尺,臺(tái)上結(jié)茅茨。東西疏二牖,南北開兩扉。蘆簾前后卷,竹簟當(dāng)中施。清冷白石枕,疏涼黃葛衣。開衿向風(fēng)坐,夏日如秋時(shí)。嘯傲頗有趣,窺臨不知疲。東窗對華山,三峰碧參差。南檐當(dāng)渭水,臥見云帆飛。仰摘枝上果,俯折畦中葵。足以充饑渴,何必慕甘肥。況有好群從,旦夕相追隨。
- 和際書記見寄人生隨聚散,水面看浮萍。夢入江湖社,詩傳河岳靈。免毫揮月穎,鶴毳落霜翎。未洗塵埃腳,何因訪柏庭。
- 寄懷江西棲公龍沙為別日,廬阜得書年。不見來香社,相思繞白蓮。江僧歸海寺,楚路接吳煙。老病何堪說,扶羸寄此篇。
- 送司空神童杏花壇上授書時(shí),不廢中庭趁蝶飛。暗寫五經(jīng)收部秩,初年七歲著衫衣。秋堂白發(fā)先生別,古巷青襟舊伴歸。獨(dú)向鳳城持薦表,萬人叢里有光輝。
- 紹興祀岳鎮(zhèn)海瀆四十三首肅肅其父,既旨既溢。迨其畢酌,偏茲博碩。祀事既遂,不敢誶射。神或醉止,我心斯怪。
- 攤聲浣溪沙窗倚目。適二柳當(dāng)前,使君命伐之,霍然遂得眾山之妙日轉(zhuǎn)堂陰一線添。使君和氣作春妍。只有北山輕帶雪,見豐年。殘?jiān)乱箒硎詹槐M,行云早起更留連。急翦垂楊迎秀色,到窗前。
- 頌證道歌證道歌二十八代西天記,祖祖相傳無別智。唐朝八定四空禪,有為不達(dá)真空位。
- 寄守上人歸閩省親從小服緇素,三衣竟不長。心空無物礙,頂重有詩囊。去與云相似,來期春未央。家山指萱草,微笑奉高堂。
- 漳州白蓮僧宗要見遺紙扇每扇各書一首老去將攜只要輕,況臨炎暑繞風(fēng)清。兒童愛把承簾溜,未識(shí)山家質(zhì)素情。
- 落葉詞片片飛來總是秋,理多方位何處復(fù)添愁。自憐枝上無收管,卻帶殷勤出御溝。
- 尊前賦與多材,問嶺外風(fēng)光,故人知否。——— 周邦彥玉燭新
- 種德陰功,自有多男報(bào)。——— 呂勝己點(diǎn)絳唇
- 昨宵北渡今西渡,系是離家第二宵——— 陳著入京到西渡
- 全明凋靡后,未造放蕩始——— 陳杰和彭教諭論詩
- 悠然呼酒納幽致,須臾寒月照古琴——— 張榘題金淵綠凈亭
- 年代較后先,人品類賢否——— 熊禾三山先賢祠落成八首
- 閑鷺棲常早,秋花落更遲。——— 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(bǔ)闕
- 應(yīng)劉去后苔生閣,稽阮歸來雪滿頭——— 韋莊過樊川舊居(時(shí)在華州駕前奉使入蜀作)
- 誰見宣猷堂上宴,一篇清韻振金鐺。——— 徐鉉奉和七夕應(yīng)令
- 千峰影底鳴雙澗,三伏日中含九秋——— 孫應(yīng)時(shí)與趙伯藏信叟游天衣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