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殘雪凝聚的余暉照射在繪有山水畫的屏風上,透著陣陣寒意。已到三更時分,遠處卻傳來《梅花落》的笛聲。夜深人靜突然憶起往事,月色于無人處也好像朦朧起來。
我是人世間一個惆悵的過客,我知道你為何事而淚流滿面。怕是在斷腸的笛聲里,你回憶起了平生的點點滴滴。
注釋
浣溪沙:唐教坊曲名,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,后用作詞牌名,又名“浣溪紗”“小庭花”等。此調有平仄兩體。全詞分上下兩片,上片三句全用韻,下片末二句用韻,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。音節(jié)明快,句式整齊,易于上口,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。
殘雪:尚未化盡的雪。
畫屏:繪有彩畫的屏風。
落梅:古代羌族樂曲名,又名《梅花落》,以橫笛吹奏。
月朧(lóng)明:指月色朦朧,不甚分明。
惆悵:傷感,愁悶,失意??停哼^客。
浣溪沙·殘雪凝輝冷畫屏問答
問:《浣溪沙·殘雪凝輝冷畫屏》的作者是誰?
答:浣溪沙·殘雪凝輝冷畫屏的作者是納蘭性德
問:浣溪沙·殘雪凝輝冷畫屏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浣溪沙·殘雪凝輝冷畫屏是清代的作品
問:浣溪沙·殘雪凝輝冷畫屏是什么體裁?
答:詞
問:殘雪凝輝冷畫屏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殘雪凝輝冷畫屏 出自 清代納蘭性德的《浣溪沙·殘雪凝輝冷畫屏》
問:殘雪凝輝冷畫屏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殘雪凝輝冷畫屏 的下一句是 落梅橫笛已三更,更無人處月朧明。
問:出自納蘭性德的名句有哪些?
答:納蘭性德名句大全
浣溪沙·殘雪凝輝冷畫屏賞析
這首詞采用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傳統(tǒng)手法,是一首以抒發(fā)人生惆悵為主題的詞。
詞的上片整體比較平實,主要下力在于營造氛圍上?!皻堁┠x冷畫屏,落梅橫笛已三更,更無人處月朧明?!秉c明了環(huán)境,包括地點是在書房,時間則是在稍有月色的殘雪之夜。接著視覺轉換,由視覺轉移到聽覺上。這句通過 “殘雪”、“凝輝”、“落梅”、“三更”、“月朧明”等字句,營造出了一種既清且冷,既孤且單的意境,大有“世人皆醉我獨醒”的孤獨感,而這種感覺大抵只能給人帶來痛苦和茫然。
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圍籠罩下,突然情感爆發(fā)出來?!拔沂侨碎g惆悵客,知君何事淚縱橫”的問句,可謂起的妙絕。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,自傷身世的哀嘆。這兩句中似乎有相對的主體,一個是“我是人間惆悵客”的“我”,另一個是“知君何事淚縱橫”的君。但從詞意看來,更應該是靈犀暗生的獨自感慨,而不是朋友間當面的對談傾訴。所以說,這個“君”指的是容若自己。當一個人倦了,累了,苦了,傷了的時候,便不禁會忍不住地自言自語,自怨自艾,自問自答,何況是納蘭這樣的至情至性之人。
最后一句“斷腸聲里憶平生”更是點睛之筆,短短七字,不禁令人潸然淚下。見慣了哀而不傷,隱而不發(fā),反而更容易被這樣痛徹心扉的凄絕之美打動。閉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詞人在那一片斷腸聲里,落淚傷神。這句有兩個方面的作用,一方面是聯(lián)系了上片下片,將夜半笛聲同憶平生結合起來;另一方面,用一個結尾來營造一個新的開始,也就是“憶平生”三個字,這三個字能引導人們聯(lián)想到詞人的生活,去思考更多的東西,可以說是個很好的留白。
- 劉貢父見余歌詞數首,以詩見戲,聊次其韻十載飄然未可期,那堪重作看花詩。門前惡語誰傳去,醉后狂歌自不知。刺舌君今猶未戒,灸眉吾亦更何辭。相從痛飲無余事,正是春容最好時。
- 經端溪峽中陰岸東流水,上有微風生。素羽漾翠澗,碧苔敷丹英。重林宿雨晦,遠岫孤霞明。飛猱相攀牽,白云亂縱橫。有客溯輕楫,閱勝匪羈程。逍遙一息間,糞土五侯榮。搴茗庶蠲熱,漱泉聊析酲。寄言絲竹者,詎識松風聲。
- 頌古三十八首老作叢林是趙州,兩拳提起不輕酬。無星秤在當人手,斤兩都盧在里頭。
- 浙東贈李副使員外妙盡戎機佐上臺,少年清苦自霜臺。馬嘶深竹閑宜貴,花拂朱衣美稱才。早入半緣分務重,晚吟多是看山回。名高漸少翻飛伴,幾度煙霄獨去來。
- 自昔自昔英豪忌茍同,此身易盡學難窮。習為聯(lián)絕真唐體,講到玄虛有晉風。蟻子盡云參妙喜,乞兒自許識荊公。安知斯世無顏閩,到死浮沉里巷中。
- 夏景無事因懷章來二上人二首澹景微陰正送梅,幽人逃暑癭楠杯。水花移得和魚子,山蕨收時帶竹胎。嘯館大都偏見月,醉鄉(xiāng)終竟不聞雷。更無一事唯留客,卻被高僧怕不來。佳樹盤珊枕草堂,此中隨分亦閑忙。平鋪風簟尋琴譜,靜掃煙窗著藥方。幽鳥見貧留好語,白蓮知臥送清香。從今有計消閑日,更為支公置一床。
- 和令狐相公以司空裴相見招南亭看雪四韻重門不下關,樞務有馀閑。上客同看雪,高亭盡見山。瑞呈霄漢外,興入笑言間。知是平陽會,人人帶酒還。
- 緣識乾坤運轉是尋常,人有依違自短長。不覺貪生身外苦,如駒過隙百年光。
- 送韓建寧赴召二首頻向清時課郡功,履聲長憶未央宮。只言治行稱黃覇,果見朝廷徵弱翁。簡注豈惟陛下圣,讙謠還見庶民同。孰云故國非喬木,賜第行看又植桐。
- 朱槿花瘴煙長暖無霜雪,槿艷繁花滿樹紅。每嘆芳菲四時厭,不知開落有春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