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彌遜《群玉五詠百花洲》:
芳洲面林薄,山響疏泉落。
小綠綴肥梅,疏青隕驚籜。
周遭不盈丈,思與江湖廓。
幽人百虛空,得立聽鳴壑。
物我偶俱忘,何必知魚樂。
注釋參考
物我
彼此,外物與己身。《列子·楊朱》:“君臣皆安,物我兼利,古之道也?!?南朝 梁 江淹 《雜體詩·效張綽<雜述>》:“物我俱忘懷,可以狎鷗鳥?!?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月下相逢》:“ 孔 門之樂,不拘物我,相與少敘,料無不可。” 郭沫若 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他們是沒有物我的區(qū)分,沒有國族的界別。”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魚樂
《莊子·秋水》:“ 莊子 與 惠子 游於 濠 梁之上。 莊子 曰:‘鯈魚出游從容,是魚樂也?!?惠子 曰:‘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’ 莊子 曰:‘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魚之樂?’”本謂魚游水中,悠然自得。后亦以喻縱情山水,逍遙游樂。 元 柳貫 《洪州歌》之三:“未放官繇興畚鍤,且從魚樂占池臺?!?清 丘逢甲 《南道院》詩之一:“三分得水知魚樂,九曲看人作蟻游?!?/p>
李彌遜名句,群玉五詠百花洲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