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紹曇《贈凈書狀》:
不學寒山落韻詩,翻身來透祖師機。
碓頭舂出非臺鏡,錯受黃梅半夜衣。
注釋參考
不學
(1).不學習;不求學?!墩撜Z·季氏》:“不學《詩》,無以言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疾謬》:“誠知不學之弊,碩儒之貴?!?宋 曾鞏 《宜黃縣縣學記》:“蓋以不學未成之材而為天下之吏,又承衰弊之后,而治不教之民,嗚呼!仁政之所以不行,賊盜刑罰之所以積,其不以此也歟?”
(2).謂沒有學問。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經(jīng)籍會通二》:“又以《文選》 李善 注在五臣后,其疏淺不學,幾於 王侍書 題閣帖矣!”《老殘游記》第三回:“兄弟以不學之資,圣恩叫我做這封疆大吏?!?/p>
寒山
(1).傳說中北方常寒之山?!冻o·大招》:“魂乎無北!北有寒山, 逴龍 赩只。” 王逸 注:“言北方有常寒之山,陰不見日,名曰 逴龍 。” 晉 張協(xié) 《七命》:“大夫曰:‘寒山之桐,出自太冥?!?/p>
(2).冷落寂靜的山;寒天的山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》詩:“南州實炎德,桂樹凌寒山?!?唐 韓翃 《送齊山人歸長白山》詩:“柴門流水依然在,一路寒山萬木中?!?清 陸以湉 《冷廬雜識·秋畦公取士》:“秋風幾樹天香動,吹向寒山老桂林?!?/p>
(3).指 浙江省 天臺縣 的 寒巖 。 唐 詩僧 寒山子 曾居此。 唐 寒山 《詩》之三:“可笑 寒山 道,而無車馬蹤。” 唐 寒山 《詩》之二○三:“我家本住在 寒山 ,石巖棲息離煩緣。”
(4).即 寒山子 。 唐 寒山 《詩》之二二○:“時人見 寒山 ,各謂是風顛。貌不起人目,身唯布裘纏。” 宋 陸游 《醉中題民家壁》詩:“吾詩戯用 寒山 例,小市人家到處題。”參見“ 寒山子 ”。
(5).地名。在 江蘇省 吳縣 西,本 支硎山 之支峰, 明 處士 趙宧光 曾隱居于此。
(6).地名。在 江蘇省 徐州市 東南?!稌x書·劉遐傳》:“詔 遐 領(lǐng) 彭城 內(nèi)史,與 徐州 刺史 蔡豹 、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討 撫 ,戰(zhàn)於 寒山 , 撫 敗走?!?/p>
(7).地名。在 廣西 玉林縣 西北三十里。參閱《九域志》。
落韻
出韻,不押韻。 后蜀 何光遠 《鑒戒錄·落韻貶》:“﹝ 李如實 ﹞恨朝廷久無牽復之命,裁落韻詩以譏之。” 宋 袁文 《甕牖閑評》卷五:“世多病此詩既押十虞韻,魚、虞不通押,殆落韻也?!?況周頤 《蕙風詞話》卷四:“曲甚好,只是落韻?!?/p>
翻身
(1) [turn over]∶翻轉(zhuǎn)身體
(2) [free oneself;emancipate;liberate one's life;stand up and win one's emancipation]∶比喻從受壓迫、受剝削的情況下解放出來
翻身戶
(3) [bring about an upswing]∶比喻改變落后面貌或不利處境
打了個翻身仗
詳細解釋(1).反身;轉(zhuǎn)身。 唐 杜甫 《哀江頭》詩:“翻身向天仰射云,一笑正墜雙飛身。” 明 劉基 《采蓮歌》:“放下荷花深深拜,翻身忙整翠花鈿。”《三俠五義》第十四回:“四爺一翻身,急將他按住?!?陳同生 《不倒的紅旗·猛將吳焜》:“他時常睡到拂曉之前,翻身下床,動作迅速地走出屋去。”
(2).指縱身。 宋 陸游 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一:“﹝ 王安石 ﹞又嘗見 鄭毅夫 《夢仙詩》曰:‘授我碧簡書,奇篆蟠丹砂。讀之不可識,翻身凌紫霞?!?/p>
(3).比喻從困苦或受壓迫的情況下解脫出來。 元 楊顯之 《酷寒亭》第四折:“虎著痛箭難舒爪,魚遭密網(wǎng)怎翻身!” zhu{1|1}德 《六連嶺》詩:“二十餘年游擊戰(zhàn), 海南 羣眾慶翻身?!?柳亞子 《擬民謠》:“人民受苦三千年,今日翻身樂無窮?!?徐遲 《牡丹》七:“她要變?nèi)耍?!她要粉碎那精神的枷鎖,徹底地從那奴隸生活中解放出來?!?/p>
(4).比喻買賣上的輪回,周轉(zhuǎn)。 歐陽予倩 《同住的三家人》:“因為他父親的原故, 日本 人很幫他的忙;聽說介紹過一次jun{1*1}火,販過一次煙土,包過一次賭,幾個翻身,他便抖起來了?!?/p>
祖師
祖師,祖師爺 (zǔshī,zǔshīyé) 學術(shù)或技藝上創(chuàng)立派別的人 the founder of a school of learning,a craft,etc. 佛教、道教中創(chuàng)立宗派的人 the founder of a sect of Buddhism of Taoism釋紹曇名句,贈凈書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骷髏女孩安卓正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