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蘇軾《浣溪沙》
霜鬢真堪插拒霜。哀弦危柱作伊涼。暫時流轉(zhuǎn)為風光。未遣清尊空北海,莫因長笛賦山陽。金釵玉腕瀉鵝黃。
注釋參考
霜鬢
亦作“ 霜髩 ”。白色鬢發(fā)?!稑犯娂で迳糖o一·子夜四時歌冬歌十二》:“感時為歡嘆,霜鬢不可視。” 宋 蘇軾 《浣溪沙·贈閭丘朝議時還徐州》詞:“霜鬢不須催我老,杏花依舊駐君顏?!?清 姚潛 《雪夜移榻余九迪齋中》詩:“漫放憑空眼,蕭蕭霜鬢新。”
拒霜
花名。木芙蓉的別稱。冬凋夏茂,仲秋開花,耐寒不落,故名。 宋 宋祁 《益都方物略記》:“添色拒霜花,生 彭 、 漢 、 蜀州 ,花常多葉,始開白色,明日稍紅,又明日則若桃花然。” 元 白珽 《西湖賦》:“秋容不淡,拒霜已紅?!?清 納蘭性德 《浣溪紗》詞之五:“消息誰傳到拒霜?兩行斜雁碧天長,晚秋風景位凄涼?!?/p>
蘇軾名句,浣溪沙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