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衣起視夜,攬轡念行邁
出自宋代歐陽修《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》:
寒雞號荒林,山壁月倒掛。
披衣起視夜,攬轡念行邁。
我來夏云初,素節(jié)今已屆。
高河瀉長空,勢落九州外。
微風動涼襟,曉氣清余睡。
緬懷京師友,文酒邈高會。
其間蘇與梅,二子可畏愛。
篇章富縱橫,聲價相磨蓋。
子美氣尤雄,萬竅號一噫。
有時肆顛狂,醉墨灑滂霈。
譬如千里馬,已發(fā)不可殺。
盈前盡珠璣,一一難柬汰。
梅翁事清切,石齒漱寒瀨。
作詩三十年,視我猶后輩。
文詞愈清新,心意雖老大。
譬如妖韶女,老自有余態(tài)。
近詩尤古硬,咀嚼苦難嘬。
初如食橄欖,真味久愈在。
蘇豪以氣轢,舉世徒驚駭。
梅窮獨我知,古貨今難賣。
二子雙鳳凰,百鳥之嘉瑞。
云煙一翱翔,羽翮一摧鎩。
安得相從游,終日鳴噦噦。
問胡苦思之,對酒把新蟹。
注釋參考
披衣
將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雜詩》之一:“展轉(zhuǎn)不能寐,披衣起彷徨?!?唐 韋應(yīng)物 《寄馮著》詩:“披衣出茅屋,盥漱臨清渠?!?清 吳騫 《扶風傳信錄》:“二人披衣待旦,別 袁 而歸。”
攬轡
亦作“擥轡”。1.挽住馬韁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贈白馬王彪》詩:“欲還絶無蹊,攬轡止踟躕。” 唐 張文琮 《蜀道難》詩:“攬轡獨長息,方知斯路難?!?宋 王安石 《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》詩:“攬轡上層岡,下臨百仞濠?!?/p>
(2).《史記·袁盎晁錯列傳》:“ 文帝 從 霸陵 上,欲西馳下峻阪, 袁盎 騎,并車擥轡,上曰:‘將軍怯邪?’ 盎 曰:‘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,百金之子不騎衡,圣主不乘危而徼幸。今陛下騁六騑,馳下峻山,如有馬驚車敗,陛下縱自輕,柰高廟、太后何?’上乃止。”按, 漢 荀悅 《漢紀·文帝紀上》作“攬轡”。后用為諫止君王履險的典故。
(3).見“ 攬轡澄清 ”。
行邁
行走不止;遠行。《詩·王風·黍離》:“行邁靡靡,中心如醉。” 馬瑞辰 通釋:“邁亦為行,對行言,則為遠行。行邁連言,猶《古詩》云‘行行重行行’也。” 漢 王充 《論衡·指瑞》:“實者驎至,無所為來,常有之物也,行邁 魯 澤之中,而 魯國 見其物遭獲之也?!?唐 杜甫 《催宗文樹雞柵》詩:“吾衰怯行邁,旅次展崩迫?!?明 楊士奇 《漢江夜泛》詩:“悠悠念行邁,慊慊懷所懽。” 周詠康 《雜詩》:“行邁多傷感,凄愴理素琴,一彈再三嘆,哀響入云岑?!眳⒁姟?行行 ”。
歐陽修名句,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