沫餑,湯之華也。華之薄者曰沫,厚者曰餑,輕細者曰花
出自唐代 陸羽《茶經(jīng)·五之煮》:
摘自《茶經(jīng)·五之煮》
解釋:“沫餑”就是茶湯的“華”。薄的叫“沫”,厚的叫“餑”,細輕的叫“花”。
原文摘要:
原注:啜,嘗也,市稅反,又市悅反。]無乃[鹵舀][鹵監(jiān)]而鐘其一味乎,[原注:[鹵舀],古暫反。[鹵監(jiān)],吐濫反。無味也。]第二沸,出水一瓢,以竹環(huán)激湯心,則量末當中心而下。有頃,勢若奔濤濺沫,以所出水止之,而育其華也。凡酌至諸碗,令沫餑均。[原注:字書并《本草》:“沫、餑,均茗沫也?!别G蒲笏反。]沫餑,湯之華也。華之薄者曰沫,厚者曰餑,輕細者曰花,花,如棗花漂漂然于環(huán)池之上;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;又如晴天爽朗,有浮云鱗然。其沫者,若綠錢浮于水湄;又如菊英墮于樽俎之中。餑者,以滓煮之,及沸,則重華累沫,皤皤然若積雪耳?!肚F賦》所謂“煥如積雪,燁若春[莆方攵],有之。第一煮沸水,棄其上有水膜如黑云母,飲之則其味不正。其第一者為雋永,[原注:徐
注釋參考
沫餑
茶水煮沸時產(chǎn)生的浮沫。 唐 陸羽 《茶經(jīng)·五之煮》:“凡酌,置諸盌,令沫餑均。沫餑,湯之華也。華之薄者曰沫,厚者曰餑,細輕者曰花?!?明 陸樹聲 《茶寮記》:“煎用活火,候湯眼鱗鱗起沫餑鼓泛?!?/p>
輕細
(1).細微,細小。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孝成許皇后》:“蓋輕細微眇之漸,必生乖忤之患,不可不慎。”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虞舜》:“其珠輕細,風吹如塵起,名曰‘珠塵’?!?楊朔 《潼關之夜》:“談話愉快地進行著,沒有人留心到漸漸逼近的輕細的腳步聲?!?/p>
(2).謂淺而細密。《晉書·輿服志》:“惠者蟪也,其冠文輕細如蟬翼,故名惠文。”
(3).指薄而細致。 楊朔 《木綿花》:“輕細的縠紗已經(jīng)披上士女高貴的軀體?!?/p>
(4).輕暖細軟。 唐 無名氏 《玉泉子》:“雖名姬愛子,服無輕細?!?/p>
(5).輕柔苗條。 宋 柳永 《少年游》詞:“世間尤物意中人,輕細好腰身?!?/p>
(6).便宜細小之物。如米、豆、棗、栗等。 宋 陶穀 《清異錄·回湯武庫》:“臘日家宴,作臘,四方用種種輕細,不拘名品,治之,如大豆加以湯液滋味。”
陸羽名句,茶經(jīng)·五之煮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